第22部分(第2/4 頁)
到了三月初,櫟陽的好訊息還沒傳來之前,先早種下的麥子卻是全都抽苗了。按照這時的耕作模式,接下來的工作也就是定期的除草、灌溉、施肥而已,但吳狄卻是要求將薄田裡的麥苗全部移栽到好田裡去。
在當時自然是沒有什麼帶土移栽的種植技術,所以吳狄的這個命令立時就遭到了全體人員的一直反對。對於莊戶人家來說“耕作無小事”,莊稼等於就是莊戶人的命,你愛拿馬糞去養蟲子玩這是你的事,你要是拿莊戶人家的“命”來玩那可就不行了。對於這事,吳狄自然是早有計較的,把村正請出來開大會告訴大家,自己可是已經把野羊溝的所有田地都佃租下來,有絕對的支配權。
完了之後,吳狄親自帶了數百有勞作經驗計程車兵用手將薄田裡的麥苗連土刨了出來,按照抽苗分櫱的情況密集植到了地力比較肥厚的好田裡,又用一種黑糊糊,據說是用雞蛋殼、骨骼和草木灰混合出來的肥水澆灌。
移栽的時候,野羊溝的村民可都是一個個用飽含熱淚的目光看著吳狄整這個什麼移栽密植的,心裡那叫一個肉疼滴血。就連被滯留在此的岐山令孟光也狠狠的用一句在當時剛剛流行成語來評價吳狄的做法:“揠苗助長!”
可是十幾天後,跡卻發生了,被移栽過去的麥苗非但沒死,反倒還長得更加的茂盛。這個時候吳狄又把蚯蚓從一期肥轉移到了二期肥上,然後把已經轉變成蚯蚓肥的糞料再用之前進行去毒處理的人糞進行二次發酵熟化,將這二次發酵熟化的肥料施到地裡之後,所有人腦子裡便只有一個詞可以形容他們說看到的景象,那就是:“神蹟!”
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原本半禿的腦袋上突然長出了茂密的頭髮,並且幾乎是能夠束髮成髻的地步,給人的震撼是何其的強大。
小麥的生長對氮磷鉀鋅等元素的生長需求很大,在古代人類的科技還未發展到發現這些元素之前,東西方在耕作上面都採用的是刀耕火種和輪耕方式。所謂的刀耕火種,就是用刀把耕地上的植物全部砍倒燒成草木灰後便播種耕作,而輪耕就是將土地分為幾份,分年頭耕作,讓地力得到修養。但是,在商代左右,由於中原人口的爆炸式集聚,人類對土地的索求也加劇起來,這兩種耕作方式都不能滿足人們對提高土地出產的需求,而農家肥的發現使得東方人比西方人更早的進入到了高度農耕文明的時代。
但農家肥也有一個缺陷,那就是它的主要來源是人畜糞便。我們都知道一句話,叫做“吃什麼就拉什麼”,農家肥的肥力來源,正是人的消化殘餘。在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條件下,人尚且都談不上食物充足,更別談什麼營養充分了,那麼人的排洩物裡又能有什麼殘餘的營養呢?
而吳狄搞出來糞肥,在經過熟化又得到蚯蚓充分分解並二次熟化之後,又輔助由草木灰和雞蛋殼等含氮磷鉀鋅元素的物質發酵得來的肥料進行催長,那些被密植的小麥要是還不能長出神蹟來,吳狄便可以去跳韋水了。
但僅僅這樣還不算完,被移走了麥苗的薄田又被吳狄充分的利用了起來,這次還是蚯蚓肥開道,在薄田裡大面積的種植起了先早讓吳伯去搜集的各類植物種子。蔬菜方面,很多種類都是吳狄不認識沒吃過的,而吳狄所熟悉那些後世家常類的蔬菜這時還不知道在什麼旮旯地界。不過這點也難不倒吳狄,直接一股腦的將種子全給播種下去,長成什麼樣咱們看著再說。
跟著,吳狄又在韋水南岸的下游尋了一塊薄地,直接讓人挖成了一口十畝方圓兩丈多深的池塘,又在池塘邊上的幾畝田地裡搭建起了窩棚。準備把養在隘谷裡的各種家禽都移過來,形成一個蚯蚓混合飼料餵養家禽,家禽糞便餵養魚類,塘泥又用來肥田的生態迴圈型農業。
反正人多好辦事,在入夏之前便把這個專案的一切準備停當。這個時候恰好雍城的三千飛鷹騎也調撥了過來,正好湊足人手讓吳狄在入夏汛期之前動手開工建設韋河水壩。
之前吳狄剿賊歸來之後便一直將手中的飛鷹騎扣在手裡,而雍城令也是裝聾作啞的沒調撥任何物資過來,意圖讓這兩千騎兵吃窮吳狄。誰知這次詔一下,雍城令卻是急急忙忙派了餘下的三千騎兵把五千人半年的糧草給押解過來,乾脆的不得了。
有些不解之下,吳狄細細一聞,才知道自己眼下在秦國境內已經是快傳成了半神級的人物。甚至井市間還流傳這樣一句話:“寧戲公叔痤,莫惹嬴無敵。”卻是將當日吳狄把公叔痤戲言為“豬公”的事情給流傳了開來。
已經搞生態農業搞得入了魔的吳狄此時可沒閒工夫研究這個,把軍務一股腦的丟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