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第2/4 頁)
於此三事略加討論,以其有關再生緣原本及續本之特點故也。
今再生緣共二十卷,其第一八卷至第二十卷為續前十七卷之作,此續者於第一八卷首即已自言之矣。但續者為何人及何時所續,則有考論之必要。陳文述西泠閨詠一五(前文已引,但因論辨之便利,節錄之於此。)略雲:
□□撰再生緣南詞,託名女子酈明堂,男裝應試及第,為宰相,與夫同朝,而不合並,以寄別鳳離鸞之感。曰,婿不歸,此書無完全之日也。婿遇赦歸,未至家,而□□死。許周生、梁楚生夫婦為足成之,稱完璧焉。
據陳氏所言,再生緣中酈明堂與夫同朝,而不合並,乃端生所以寄其“別鳳離鸞之感”者。殊不知端生撰成再生緣第一六卷時,尚未適範氏。今觀此卷所述孟麗君、皇甫少華亦已“同朝而不合並”,則端生必無預知其夫婿有戍邊之事,何從在十年之前即寄其後“別鳳離鸞之感”耶?此大不可通者也。又據續再生緣者,於第二十卷末節(前文已詳引,茲節錄之。)略雲:
我亦緣慳甘茹苦,悠悠卅載悟前緣。有感再生緣作者,半途而廢了生前。偶然涉筆閒消遣,巧續人間未了緣。
則是續者明言在其夫已死之後,有感於陳端生“別鳳離鸞”之遭遇,而續再生緣也。文述既言續再生緣者,為許周生與梁楚生夫婦二人,則楚生何得於周生未死之前,預有此感?周生豈亦於其未死之前,早為其妻作寄感之預備,而相與共續此書耶?此又大不可通者也。然則文述之言全不可信乎?是又不然。蓋文述之言,乃依據其媳汪端傳述而來,端為楚生姐之女,又少養於楚生家,(古春軒詩抄上有五古一篇,題為“小韞甥女于歸吳門,以其愛詩,為吟五百八十字送之,即書明湖飲餞圖後”,可以參證。此詩疑嘉慶十七年楚生寓杭州時所作。)所傳必非虛妄,不過文述自身實未嘗詳察再生緣全書內容,故有上述兩種錯誤,即:(一)誤以為端生作書之緣起,實由於其婿範某之遣戍。(二)周生、楚生夫婦共續此書。至於此書之原作者為端生,續之者為楚生,則殊不誤。不但不誤,吾人今日得知再生緣之原作者及續作者姓名,舍文述一人之著述外,尚未見其他記載一及斯事。觀於此點,文述實有大功,不可湮沒者也。
楚生續再生緣之年代,及此書之初刻在何年,兩點頗成問題。茲略論之於下。
今刻本再生緣首載有序文略雲:
再生緣傳抄數十載,尚無鐫本。因惜作者苦思,刪繁撮要。
道光元年季秋上浣日書
香葉閣主人稿
寅恪案,香葉閣主人乃侯芝之別號,(參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第七章第五節。)其事蹟及著述茲不詳考,惟此序實有兩點可疑。(一)依序所言,則今刻本已經侯芝所刪節。但今所見再生緣之刻本,其中脫誤顛倒之處頗多,當是由於抄寫不慎所致。若侯香葉果有刪削之事,恐不至前後文句不相連貫一至於此。然則依據今本實不能確證此書曾經刪削一過也。(二)此序中所言之再生緣,雖未明言為十七卷,抑或二十卷,但依其文氣言之,則似為二十卷本之全書。否則序中必論及此點,斯可以默證推知者。若果為二十卷本之全書,則序文所署之年月為不可通。據陳壽祺左海文集一十許君(宗彥)墓誌銘略雲:
(嘉慶)二十三年十二月廿二日卒。其生以乾隆三十三年正月初一日子時,春秋五十有一。夫人梁氏,內閣大學士諱詩正諡文莊公孫女、工部侍郎諱敦書女。
梁德繩古春軒詩抄首載阮元撰梁恭人傳(參閔爾昌碑傳集補五九。)略雲:
恭人姓梁氏,名德繩,號楚生。兵部車駕司主事德清周生許君宗彥配也。駕部年十九,與予同舉(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科鄉試。(嘉慶四年)己未科會試,駕部甫成進士。既分部視事,甫三月,以親老乞歸,不復仕。家事悉弗問,皆恭人主之。以故駕部益得覃研經史疑義,兼精於天文演算法。杜門卻掃,優遊林泉者,凡二十載。歲戊寅(嘉慶二十三年)駕部又不錄。(子)延谷旋寓書於予,乞為(恭人)傳。恭人生於乾隆辛卯年(三十六年)十月初五日卯時,卒於道光丁未年(二十七年)三月初八日子時,年七十有七。距駕部下世已三十載矣。女三,長殤,次適海陽孫氏,三即餘五(寅恪案,許宗彥鑑止水齋集首載阮元撰浙儒許君積卿傳雲:“女子子三,延錦適元之子福。”則“五”字疑是“之”字誤。)子婦。
然則嘉慶二十三年周生死時,其年五十一,而此年楚生為四十八歲也。
據再生緣第二十卷第七七回首節中,楚生自述其續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