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第2/4 頁)
下怎麼能使他們臣服呢?如果真的採取了酈食其的計謀,陛下的事業就全完了。”
張良侃侃而談,而劉邦卻愣在了當場。自認為不錯的主意,沒想到這麼的蹩腳。最終,劉邦狂噴出嘴裡的飯菜,脫口大罵道:“腐儒,差點壞了老子的大事。”連飯也顧不上吃了,站起來命令使者,追回酈食其,銷燬印璽。食其差點捅出來的窟窿,被張良及時給補了上去,但酈食其在劉邦心中的位置從此大打折扣。
本沒想把他倆人的對話記錄的那麼詳細,但經過猶豫後還是記錄了下來。因為倆人的這段對話實際上對劉邦建漢的影響非常之大,在史書裡記錄的很清楚——“良發八難。”上邊囉囉嗦嗦的那段話就是“八難”的內容。當然已經對張良的原話進行了刪減,只保留了其原意。
之所以說倆人對話對歷史程序影響巨大,是因為“八難”,改變了秦末以來一直採用的造反套路:一強大就稱霸,一稱霸就分封,一分封就內訌,一內訌就開打,一開打就稱霸。這種惡性迴圈的造反套路坑壞了陳勝,坑壞了項羽,最終讓張良窺探到了其中的精髓,也讓劉邦得道了實惠。在這一宗旨下,劉邦開始屬於他自己的造反方式,也完成了自己一生的傳奇。
劉邦造反的成功得益於此。當然造反成功後,他又不自覺地走上了這條老路。這條路上註定荊棘遍地,註定坎坷崎嶇。因為這一決定為他自己製造了不少麻煩,也為後代出了不少難題,一直困擾了劉姓天下近百年時間。在幾代人痛苦的掙扎、碾壓和屠殺後,直到他的一個尤為生猛的後代橫空出世,才使這一惡性迴圈得以較為有效的控制。
宗旨是確定了,但劉邦的痛苦還沒解決,因為項羽還在滎陽外倒處悠轉。拆遷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抗議隊伍敲鑼打鼓地遊行,這種肆無忌憚的行為讓劉邦受盡折磨。但他毫無辦法,因為現在的項羽鐵拳無敵,硬氣功了得,依然無比強大。雖然劉邦打太極的功夫很有造詣,但在擂臺上,被鐵拳狠捶猛砸的時間多,還手的機會卻很少。
但這一切,註定不會太久。因為柔能克剛,再強的硬氣功都有軟肋,雖然這個軟肋隱藏的夠深,但最終還是被找到了。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第五章 楚漢爭鋒—(十三)韓信定趙
俘虜了魏豹,平定了魏地,韓信得到了劉邦的認可,最終登臺拜將,成為漢軍唯一的大將軍。
幹完這些事,劉邦在韓信的建議下準備再去收拾一個人——陳餘。收拾了這個人,將立於楚軍上游,再去彭城轉一圈似乎不無可行。更為關鍵的是還有兩個人正在項羽腹地鬧騰,項羽還顧不上太多雜七雜八的事情。
一個是黥布。事實上,韓信定趙是在黥布敗退之前發生的事情,筆者只是為了能全面展現韓信的功績,才在這裡加以介紹。黥布現在還沒被打敗,仍賴在九江和項羽對壘。另一個是彭越。這個遊擊高手仍在梁地四處鬧騰,牽制著項羽軍力,破壞著楚軍輜重。這兩個人的鬧騰,讓項羽很是頭疼。
項羽很頭疼,而劉邦卻很快樂。因為此時的劉邦正忙著滅敵、收降和掠地。下一個目標就是陳餘。嚴格來說應該是兩個人,另外一個人名字叫趙歇,但這個人只是被稱呼為趙王,事實上只是個擺設。
要說陳餘這個人很有意思。和張耳稱兄道弟那一陣,提的建議都還很能拿出檯面,可自從和張耳翻了臉,腦子就開始不斷髮熱,國運和私仇完全聯絡到了一起,成了十足的愣頭青。只要是張耳的朋友,那就是我陳餘的敵人。在這一辦事宗旨下,開始了他和劉邦的對話。但事實證明,他和劉邦不是一個重量級的人物,對話的結果最能證明這一問題。
劉邦在進攻彭城前期,派使者通知陳餘,準備和趙國聯合攻楚。當使者站在趙歇和陳餘的面前唾沫橫飛地說完後,只得到陳餘一句冷冷的回答,“殺掉張耳,我就出兵。”
張耳現在是劉邦跟前的紅人,陳餘的要求明顯超出了使者掌控範圍之外,最終使者無奈地離開了趙國,把陳餘的話原封不動地轉告給了劉邦。
如果陳餘一句話,劉邦就砍掉張耳的腦袋,則難以服眾,其他小弟們也會戰戰兢兢,因為整天殺人放火,哪個人外邊沒幾個仇人呀?這也不是劉邦的辦事風格,他要這麼搞,沒幾天漢軍大營也只剩下劉邦一個光桿了。
陳餘的要求似乎是個不能完成的課題。但對這一課題,劉邦輕鬆應對,根本不算個事。
當聽完使者的複述,劉邦哈哈一笑,“這還不簡單?找個假的給他就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