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4 頁)
愜意地在往京城趕——梁王劉武。這個人,將成為我們這段故事情節中的主角。
關於劉武這個人,我在前邊提到過,他是劉啟的親弟弟,竇漪房的親兒子。
實際上,漢文帝劉恆繼位時有四個兒子,老大劉啟、老二劉武、老三劉參、老四劉揖。
大兒子劉啟,現任皇帝;
二兒子劉武,現任梁王。
三兒子劉參,在文帝十八年在代王位置上病死,距今已有八年之久。
四兒子劉揖(也叫劉勝),薨的更早,在文帝十一年墜馬而死。
其中劉啟、劉武是竇漪房所生;另外兩個由其他姬妾所出。
老人很容易偏心,多數會偏向小的。在劉恆和竇漪房身上體現的極為明顯。
劉恆喜愛小兒子劉揖,而竇漪房卻不這樣想,他的所愛是自己的小兒子劉武。
喜愛的物件不同,程度不同,得到的待遇也不盡相同。這四個兒子的封號的變動,很能體現他們在老爹老孃心目中的位置。
當初,老大劉啟是太子,老二劉武為代王,老三劉參為太原王;而老爹最喜歡的老四劉揖離京城最近——梁王。沒多久後,出於通盤考慮,劉恆改封不怎麼待見的三兒子劉參為代王(原屬地合併到代地),繼續留在荒天野地裡喝風,讓老婆喜愛的老二劉武去當淮陽王。
這麼一來,皆大歡喜。
可不成想,變數還是出現了。
由於劉恆極為嬌慣的劉揖很不安生,騎馬摔下來——死了。兄弟四人中,他死的最早。
劉揖死後,竇漪房立馬希望劉武離自己近一點。就這樣,劉武順理成章地成了新一任梁王。
一個太子,一個梁王,一個代王。
劉恆做出的這個佈局是頗有深意的。說白了他是在為自己百年以後考慮。
若劉啟將來主政,老二劉武能屏障關東,窺視諸侯;老三劉參留居北地,牽制匈奴。
雖然對老三有些不公平,但沒辦法,打虎親兄弟,總得有人去幹髒活累活。再說代地是劉恆的發家地,他對那個地方也是有感情的。
可不成想,劉參也是個短命的傢伙,老爹還活蹦亂跳,他卻兩腿一蹬——死了。他是四兄弟中第二個嗝屁的人。
年齡越小死的越早,這種倒序排列讓劉恆接受不了。
但事實上,最接受不了這個現實的人並非劉恆,而是老二劉武。他聽到這個訊息,心頭一抽,板起指頭數數就知道下一個該輪到誰了。這他媽也太不科學了。
他膽顫心驚地過了幾年後,嘿嘿,沒事,自己吃得想睡得好,身體倍棒,熬到老爹昇天自己依然健健康康。抹了一把冷汗後長出一口氣:看來這個怪圈是被打破了。
事實上,這個怪圈依然存在,只不過沒到時候罷了。因為還有一件大事需要他來做,並且他將在這件大事中成為關鍵的一環。
而此時的劉武沒想過這些。他現在正歡天喜地的往京城趕。能給老孃磕頭,還能見到姐姐、哥哥,一家團聚,想不高興都難。
當劉武抵達長安時,早有使者站在城門口恭候了,並且還給他備了輛豪華馬車——皇帝鑾駕。
使者攔住他,捧著聖旨抑揚頓挫地念了一通,朗誦內容都是皇帝劉啟的原話,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內容:一是對梁王一路辛苦的關心;二是表達一番思念之情;三是讓劉武乘鑾駕入宮。
前兩項,劉武樂的開花,欣然接受。可第三條他卻有點受寵若驚,擺著兩手,不敢消受。
皇帝的鑾駕並非上不得。如果皇帝在座,拉自己上去蹭一會,似乎也不算出格,有過這種待遇的人不止他一個。
這一次卻不同,皇帝沒在,就讓他劉武一個人坐。這聲勢可就有點大了,絕不是少走幾步路的問題。
因此,劉武百般推辭,就是不敢上車。
而使者卻拽著他不放:老兄你不上車,我回去可交不了差,我還想多活兩天呢,求你了。
沒辦法,劉武硬著頭皮上車了。
皇帝的座駕的確氣派,人家這輛算是奧迪q8的話,自己那一輛簡直就是奧拓。當皇帝,感覺就是不一樣。僅座駕就比不了。
關鍵的是,這輛車不但氣派,還有別樣的待遇。開自己的車,不光限速,很多路不讓走,許多門不讓進,甚至有些地方還的提腿走。現在可好,暢通無阻,橫衝直撞,沿路還能接受不明就裡的老百姓跪拜。
人比人的死,貨比貨的扔,一個孃胎爬出來的種,差距為何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