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備時,周丘手持符節,帶著幾名隨從到來了。(未完待續。。)
第十八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
劉濞在淮南忙著挖城牆,齊地的劉卬也沒閒著。
在劉濞宣佈起事後,劉卬及時響應,通知自家兄弟們合兵一處,準備向西進發。
很快,劉闢光、劉賢、劉雄渠紛紛帶人趕了過來,可劉將閭和劉志卻遲遲不見人影。這讓劉卬有些焦急。說好共同起事的,難道這兩個傢伙變了卦?因此,派人前去催促。令劉卬驚詫的是,派去的人如同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隨即又派了幾波暗探過去,很快收到了一個訊息:劉將閭、劉志全無出兵意向,反而在加高城牆。劉卬心中暗緊:壞了,這倆傢伙要反水。
劉卬的計劃完全被打亂。
本準備西進,暫時看來是執行不了了。原因其實很簡單——封地離的太近。齊地合起來雖然很大,可被拆解六七塊後,就成了屁大一塊地方,擠得慌。一旦四人離開屬地,劉將閭只需一支騎兵南下,就可以輕鬆腦端掉他們的老巢。既然是在造反,有沒有老巢倒無所謂,關鍵是糧草供應就成了大問題。為安全起見,劉卬四人決定北上,先解決掉劉將閭再說。
也許有人會疑惑,明明劉將閭和劉志都不配合,為什麼偏偏去找劉將閭的麻煩?
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因為地理位置決定了他們選擇的方向。濟南在臨淄之西;膠西、膠東、淄川都在臨淄東南,其中淄川離的最近。劉將閭恰好就住在臨淄,而臨淄又恰好擋在濟北王劉志之前。這麼好的捱打位置,不先去欺負他一把。簡直對不起大家。
很快。劉卬親率四路大軍北上。勢如破竹。就在劉卬大軍高歌猛進時,劉將閭也坐不住了,趕緊派人進京求援。
使者前腳剛走,劉卬大軍就開到了臨淄城外。
在這裡,劉卬碰到了難題。
劉將閭不知道啥時候已把城牆加高、加厚,甚至頗有創意地用石頭泥土把門口給堵了上去,大有和臨淄共存亡的意思。
劉卬不考慮這些,既然來了。就不能讓劉將閭好過。當即催動大軍攻城。可攻來攻去,毫無進展。
一怒之下,劉卬結結實實地把臨淄城圍了起來,別說人,連只鳥都飛不出來。當然,就算劉將閭想出去也沒大門可走。
但問題出現了。劉將閭雖然出不來,可他劉卬也進不去。帶十幾萬大軍,不是開篝火晚會來了。可自己偏偏不爭氣,無論怎麼努力,甚至有幾次軍士爬上了城頭。最終還是被人家毫不客氣地趕了下來,折騰來折騰去。最多也只是摸了摸城頭而已。
無奈之下,劉卬圍緊臨淄,本著餓死劉將閭的決心住了下來。
而城內的劉將閭也很痛苦。雖然不願意陪著劉卬造反,可自己也不願意被餓死。說到底,他並非對朝廷有多麼忠心,只不過覺得造反毫無前途罷了。可現在倒好,被包了餃子,雖然城內糧草暫時充足,短時間內為生命危險,但這畢竟不是長事。
因此,劉將閭派人去和劉卬談判。
劉卬無所謂,既然來了那就談唄,反正閒的沒事,有人聊天也是件很不錯的事情。
雙方就各自所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劉將閭表示自己不願意和劉卬打仗,也不願意陪他造反。建議雙方罷兵,你去造你的反,我守我的城頭。
而劉卬卻很堅決。要麼陪我造反,要麼交出城池滾蛋。如果主動出降饒你小命,若不然就等著餓死吧。
談來談去,雙方在這個原則性問題上都不肯讓步,最終不歡而散。
談不攏那就接著打。可打了一陣還是沒進展,那就接著談。就這樣,雙方打打談談地僵持了下來。
劉卬把自己的造反事業搞成這麼個局面,真是太有才了。劉濞幾個月後送給他的那個評語真得挺有深度——廢物!
按故事情節的發展,這幾位仁兄還會把這個場景演繹三個月,我們就不陪著他們在這裡折騰了。
吳楚大軍正在刨牆根,劉卬四兄弟也在挖磚頭,六個王爺都鬧了起來,還有一位仁兄沒來得及介紹——趙王劉遂。
也許有人會認為,趙國身處腹地,與梁國接壤。照劉濞擬定的進軍路線,劉遂應該第一個抵達梁國城外。按常理推測,這位仁兄最容易做出成績。
而事實情況卻並非如此,因為這位仁兄根本沒動靜。
當然,我這麼講也不全對,劉遂也是有所舉措的。
劉濞起兵的訊息傳來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