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頁)
老,此次合作應該由劉濞領導。當然,事業成功後,劉濞也應該為最高領導人。
而劉卬卻提出了疑義。其一,吳王雖然有資歷,但做為領導人不太合適,原由很直接——他是旁支(劉邦的侄子)。其二,吳王雖然有實力,但我也差不了多少,我可以聯絡兄弟們一同起事,聲勢將會更大。最後劉卬提出:為了共同的事業,還是由我自己勉為其難地當這個領導人吧。
這個話題讓雙方爭的面紅耳赤,最終也沒能磋商出個結論。使者無奈,只好表示:回去徵詢領導意見。
劉卬也不挽留:快去快回。
話說到這份上了,也不好意思留下來蹭飯,只好打馬重往吳國跑。
一口氣跑到劉濞面前,上氣不接下氣地彙報了此行收穫及留存問題。劉濞擰著老臉:小子,你也太猖狂,不掂掂自己有幾斤幾兩,敢和老子搶生意。不過劉濞是耍**的老手,只要你配合造反,將來的事還是留到將來解決吧。
他瞪著眼對使者說道:你原路返回,就說待將來大事已定,吳王和膠西王可平分天下。
使者一躬身,扭頭就又跑了回去。不過在此時,去趙國遊說劉遂的使者已在回家的路上。
一樣的差事,也有了相似的結果;但遇到不同的對手,就有著不一樣的工作強度。人家消消停停地觀光旅遊,可自己卻翻來覆去地丈量路程,快把兩條腿給跑斷了。
沒辦法,走吧。
使者一口氣又跑到劉卬的面前,把劉濞的話原封不動地複述了一遍。
劉卬勾著腦袋斟酌半天,咧嘴壞笑一陣後,點了點頭:好,就按吳王說的辦。可在心裡卻想的是另外一回事:孃的,遲早讓劉濞老小子知道我的厲害。
使者長長地鬆了一口氣,終於不用再跑了。
第十八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
朝廷一口氣削了四個諸侯王的地盤,如同往茅廁裡扔了顆石頭,諸侯們算是炸了鍋,急了。
因此,很多人開始蠢蠢欲動。
趙王劉遂就是其中一位。
在漢朝歷史上,這個人沒多大名氣,似乎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物,連電視劇《漢武大帝》中根本沒給他亮相的機會。然而這個人鬧得卻一點也不比別人差。
劉遂他爹叫劉友(前邊介紹過),劉邦的第六子,劉盈、劉恆的異母兄弟。初被封為淮陽王,後趙王劉如意被毒死後,改封劉友為趙王。期間,呂雉將一個侄女嫁給劉友當老婆。
按理說和呂家攀上了關係是件值得高興的事,可劉友卻根本興奮不起來。因為這個老婆非常彪悍,時不時會欺負他一把,所以劉友把滿腔熱情用到了其他女人身上。
如此一來,老婆受不了,進京告了他一筆黑狀——謀反。呂雉聽到這個訊息後,把他逮進京,關他禁閉,不給糧食,活活把他餓死在小黑屋裡。
當然,關於劉友的事情我在前邊介紹過的,他的死也是陳平小動作的開始,更為“呂家敗亡”埋下了伏筆。
劉恆繼位時,為扶持宗族,把七八歲的劉遂拉出來,封為趙王。第二年,在趙國割出一塊地,把劉友的小兒子劉闢彊封為河間王。
分家後,雖然地盤有點小,住的有點擠,但大家都封了王,小日子還是能夠說過去的。
如果一直按這個狀態發展下去,你好我好大家好,似乎沒什麼故事可講了。
可問題還是出現了。
文帝十四年,劉闢彊病逝,其子劉福繼位河間王;但劉福也沒活多長時間,在一年後夭折。由於他死時年齡太小,距討老婆的年齡還早,因此沒能留下一男半女。眼看“河間王”這個封號是要被取締了。
劉遂也是這麼想的,此時他早已成年,對河間王的地盤也垂涎已久。再說本來就是自己的地盤,他打這種的主意也不算過分。
就在劉遂暗自盤算時,劉恆毫不客氣地潑了他一盆冷水。詔令:廢國號,設河間郡,直屬朝廷。
如此一來,劉遂不樂意了。但也沒辦法,他沒膽量也沒能力去和劉恆叫板,只好忍氣吞聲地接受了這個現實。
雖然嘴上沒吭聲,但心裡卻很不滿。火種也就此埋下。
這一忍就是十年。十年後,劉恆駕崩,劉啟繼位。
可劉啟很不安生,剛繼位不久,“削藩”就成了日常談天的主要話題。這個傳言也很快散佈到大漢王朝的各個角落。
當“削藩”兩個字傳到劉遂的耳朵裡時,他一蹦多高,徹底勾出了十幾年來的不滿:都是高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