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2/4 頁)
搖。也許你認為太過功利,可這正是儒家思想體系下培養出來的人性。
其如水,看似柔弱,卻可以浸透一切。涓涓細流時,任何阻擋都可以改變它的流向;可一旦匯成滔滔洪流,就可以掀起驚天駭浪。
直到今天,這個思想體系,依然影響著我們,在每個人內心的最深處或多或少都留存著這股暗流。我們應該慶幸。
對劉恆來說,公孫臣所言算是舊話重提,賈誼早在十幾年前都已經講過,沒多少新意,因此也沒引起他的重視,直接下詔把此議交給丞相張蒼審鑑。
張蒼在朝廷裡混了這麼多年,樹大根深,那會把把小小的公孫臣放在眼裡。更重要的是,曆法本就是張蒼的專業,現在有人拿這個話題來說事,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因此,張蒼很自信也很乾脆地把公孫臣斥責一番後,把此議扔到了一邊,不再提起。
整件事情似乎可以結束了,民間傳的神乎其神的東西,“專家”第一時間站出來“闢謠”,沒道理不相信。再說“水德”、“土德”這麼玄乎的問題,誰又能證明自己是對的?公孫臣口口聲聲說是“土德”,還拍胸脯表示“將有黃龍現世”。那“黃龍”在哪?如果不出意外,公孫臣會毫無懸念地步賈誼的後塵。
然而,第二年,意外很快就出現了。
史料記載:文帝十五年,黃龍見成紀。
我翻盡史料,也沒查詢到關於這個“黃龍”更多、更詳細的記載。至於這個“黃龍”長的是啥模樣,有沒有爪子有沒有鱗,就更難說清楚了。
說實話,我是不怎麼相信有這麼個“東西”的。然而,史料白紙黑字記錄下了這句話。通常情況下,我遇到自己搞不明白的“東西”會繞道走,儘量不去瞎摻合。然而這一次,我是繞不過去了,因為這句話是整件事情的轉折點。
個人認為,很多事情是會以訛傳訛的。至於有沒有“黃龍”不重要,出沒出現更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人相信有這種東西,並且出現過。就如同陳勝吳廣起義起義前的狐狸叫。
應該說,這種事情是容易動手腳的,畢竟“黃龍”是很稀有的高階貨,幾千年就出現那一半次,絕不是誰想看就能看到的,哪怕是一條蚯蚓在地上爬兩圈,只要當事人咬定是一條“黃龍”,那它自然就是“黃龍”了。
我一直很懷疑這條“黃龍”的出現和公孫臣有著莫大的關係,我不敢說是他在做假,只是這個傳言對他太有利了,簡直是在配合他講話。按利益優先原則,公孫臣“造謠”的成份非常大。
不管怎麼說,這個傳言被“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進了朝廷,劉恆相信了。
劉恆這個人迷信的很,你要對他這個世界上沒有“黃龍”,他能砍掉你的腦袋;若你睜眼說瞎話說見過這種東西,他反而會很高興。既然“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就算是胡扯兩句也沒什麼大不了,投其所好嘛。
這是一次投機。但不得不承認,這次投機很成功,因為無論是皇帝還是丞相,都坐不住了。
第十六章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
張蒼隨後的經歷,充分告訴後人:他的混功了得。
趙地平定後,劉邦把張耳封為趙王。鑑於張蒼幾年來的出色表現,也給他安排了個職務——趙國丞相。
隨後,張耳病死,開始輔佐張敖,並且和張敖的關係挺好。
再隨後,劉恆被封為代王,朝廷一道詔令,調張蒼為代國丞相,去給劉恆打工。在這段時間裡,他和劉恆開誠佈公地交換了思想,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為他以後成功上位做了鋪墊。
在代國,張蒼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一項特長——搞經營,在他的辛勤努力下,鳥不拉屎的代地也被搞的有模有樣。這項本事得到了朝廷的賞識,經蕭何推薦,張蒼被調進朝廷,安排了新工作——“計相”,成了丞相助手,總管貢賦和財政。
但他在這個崗位上只幹了四年。時間雖然不長,但成績斐然。提出和制訂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度量衡理論;把算學研究成果直接用於國計民生;增訂校正了《九章算術》;並且還偷機摸空畫了幅西漢地圖。
他還有一項特長在這段時間裡也得到了展現——曆法。在他的建議下,漢朝繼續採用《顓頊歷》,特色是“以十月為歲首”,這我在前邊介紹過。更為重要的“功績”是直接無視短命的秦朝,建議劉邦把漢朝定性為“水德”。
這哪是個丞相,明顯是個技術攻堅型人才。也正因為他甘於寂寞,埋頭科研,才在一次次政治鬥爭中順利避險。
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