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第3/4 頁)
。對待這些人,必須實行“暴政”,需要嚴刑峻法。
要說這個學派最功利、最實用,也恰恰符合那段時期的需要。最終,這個學派率先等上了歷史舞臺,在秦國生根發芽。
法家也是有衍生產品的。產品就是“霸術”,所有機謀權變,實際上都與這個學派有莫大的關係。甚至很多不是這個學派的人,也會不自覺得利用一些這方面的東西,因為的確太有用了。
上邊就是在春秋戰國這個階段,各個學派的治國理念。各有千秋,各有長短,但“法家”無疑是當時的勝利者。
第三個階段就是秦朝,這是法家思想登上巔峰的朝代。法家思想護送秦王朝達到巔峰後,但又很快讓它徹底崩盤,這在前邊的章節中是做過介紹的。其成功因為“法家”,其失敗也因為“法家”。實踐證明,這個學派是絕對不能單獨存在的。
寫到此,這篇論文該收尾了,如果再不收尾,不知道讀者有什麼感想,反正我先要吐了。
總的來說,上邊這些東西,就是曹參組織這次辯論會上的主要觀點,我雖然拉拉雜雜都說了很多,但最終的選擇權卻還在曹參的手上。
上邊這些東西,相信大家看了會很迷惑,實際上,曹參也很迷惑。這道選擇題,並不是那麼好做的。
第十章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
通常情況下,能被牛人認可的人,絕不是普通人,曹參就是如此。
雖然在前邊的章節中多次提到這個人,但真正介紹的卻很少。我這種寫書方式,實際對他以及很多人是不公平的。但也很無奈,因為我不希望讓太多的線索,影響故事的清晰度。
現在老曹同志終於要登場了,那我們就騰開場地讓他亮相吧。
走上革命道路前,曹參和蕭何很相似,都是大秦帝國的公務員。蕭何是主吏,曹參是獄掾,一文一武,在沛縣很有些聲望。
巧的是這兩個人關係很好,更巧的是他們都是劉邦的朋友。
實際上,這三個人的性格出入很大。
劉邦是那種粗線條的人,恢宏大度,不拘小節;蕭何卻是極其認真的人,謹慎細緻,一絲不苟;而曹參則剛好居於兩人之間,豪爽率直,但心思縝密且深藏不露。
這三個人能走到一起,不能不說是一個巧合。
參加革命後,曹參和蕭何的身份逐漸有了些差別。蕭何主政,坐鎮後方,內修政令;而曹參主軍,緊隨劉邦,衝鋒陷陣。這種身份的差別,影響了兩個人隨後的位置排序。
在戰場上,這個人瘋狂的不得了,在前邊的章節中我也簡單的列舉過,他一系列的“破之”,為劉邦的造反之業,填了不少磚加了不少瓦。
從沛縣開始就一發而不可收拾,西進關中、還定三秦,彭城大戰、滎陽對峙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而在滎陽對峙之後,曹參離開了劉邦的視線,改變了作鬧的方向。因為那段時間裡,他陪在了韓信的身邊,跟著韓信收復魏豹、踏平趙國、平定齊國。後來韓信揮師南下參與垓下會戰,而曹參則留了下來,鎮守齊地。最終讓他和齊國結下不解之緣。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段時間裡,曹參的身份為漢代理左丞相。
就戰功而言,曹參的功績遠在周勃、灌嬰、樊噲、夏侯嬰等之上,甚至能和韓信比肩。當然,他缺少韓信的用兵大略,不自覺地就矮了三分。
劉邦稱帝后,諸將一致推薦:曹參功列第一。
然而劉邦最終的評定結果卻大出所有人的預料:蕭何第一,曹參第二。
要說蕭何和曹參的關係很是要好,只要當事人不鬧騰,不管誰來當這個第一,都不會引發太大的紛爭。諸將是這樣認為的,當然劉邦也是這樣認為。
可不幸的是,在名次排定後,劉邦做了一個生動形象但不是太恰當的比喻,即前邊介紹過的“功人”和“功狗”的對比。
蕭何是“功人”,諸將為“功狗”,不好意思,曹參對號入座的選擇了後者。
這麼一來,把曹參的肺給氣炸了。這麼多年來蕭何鑽在家裡好吃好喝,輕輕鬆鬆地當了個人;而自己披星戴月、辛辛苦苦地折騰,竟然混成了一條狗。
人是為了一口氣活著,自從曹參被定性為一條狗之後,他開始發飆了。當然,曹參是不敢衝劉邦發飆的,他的所有怨氣一股腦地朝蕭何而去。
至此,只要蕭何贊成的,曹參就反對;蕭何說“好”,他偏說“壞”。他卯著勁和蕭何唱對臺戲。倆人的關係也越鬧越僵,到最後大有拔刀相向的意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