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3/4 頁)
滿腔熱血祭蒼天;
空懷一心報國志,
徒嘆禍福淚連連。
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賈誼還需要憂鬱七年。在此,我們就不陪這位兄弟痛苦了,讓他自己一個人憂鬱去吧。
第十五章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賈誼很信服這一條。年紀輕輕就被委任為中大夫,儼然成了皇帝身邊的紅人。他,應該是愜意的。
在愜意之餘,他展開竹簡,傾其二十年文學功底,寫下了語言華美、立意深刻的一篇近三千字的文章——《過秦論》。相信很多人對這個名字很熟悉,的確挺熟悉,因為它其中的一部分出現在中學生教材上,更有很多人爛熟於胸。可以說,這是賈誼一生思想論著的開篇之作。
後世送給賈誼兩個稱號:思想家、文學家。這篇文章功不可沒。
魯迅曾給過這麼一個評價:沾溉後人,其澤甚遠的西漢鴻文。應該說,這個評價是比較中肯的。
關於這篇文章的評價有很多,開啟百度搜尋一下,能讓你收穫幾萬字,肯定不會比博士生論文的字數少。因此我就不再浪費口舌了。
然而這篇文章在當時卻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問題在於文章本身。因為這篇文章中有這麼一句話——“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也就是說,賈誼推崇兩個字——仁政。
前邊我曾介紹過法家、道家、儒家的主要治國理念。
簡單點說,法家是暴政,道家是無為,而儒家是仁政。秦朝用的是法家的東西,漢初用的是道家的內容,而你賈誼宣揚“仁政”的好處,明顯與漢初的思想體系有出入。
如此一來,有很多人站出來反對,竇漪房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甚至在劉恆耳邊說過這麼一句話:腐儒,不堪為用。
然而這篇文章寫的太好了,劉恆愛不釋手地拜讀幾遍後,把竇漪房的話當成了耳旁風。沒多久,這篇文章被謄抄多次,流出宮廷,無論是朝堂還是民間爭相傳閱。
其觀點,有人支援,也有人反對。但無論是支持者還是反對者,都被其文采所折服。久而久之,儒家思想開始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發芽。
這個年僅二十一歲的毛頭小夥,又一次把儒家思想推到了歷史舞臺的中央。孔子如果在天有靈,肯定會感激涕零的。
雖然這篇文章讓儒家思想取得了很多隱性效益,可對當時的朝廷來說並沒有多大直接意義。因為劉恆的性格比較寬厚,與嬴政、胡亥父子迥異,就算賈誼不提什麼“仁政”,劉恆也不會做出什麼過火的事情。這是毋庸置疑的。
《過秦論》傳頌天下沒多久,在文帝二年,賈誼發表了第二篇論文——《論積貯疏》。
如果《過秦論》是借古諷今的話,那這一本則實實在在地直剖時弊,其中直指當時痺政——“背本趨末”(也就是棄農經商)。
這篇文章雖然沒有《過秦論》那麼有名,但取得了實際效果。
因為漢文帝很快採納了他的建議,下令鼓勵農業,恢復經濟。這為漢朝經濟的儘快復甦,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這一條也有一些副作用。由於賈誼名氣太大,以至於後世統治者把“重農抑商”定為長期國策,越往後其消極作用就越明顯。
這篇文章被採納後,賈誼極其興奮,趁熱打鐵地連上幾本奏章,其中有一本的主要內容是四個字:列侯就國。周勃第二次離京就是在此背景下發生的。
這本奏章送上去後,劉恒大為讚賞,但很多人卻心存不滿。
以往無論你借古諷今還是重農抑商,都沒涉及朝廷大員的個人利益,而這一次卻大不一樣。
能夠封侯拜相,大多是戰場上一刀一槍爭來的,熬到現在不容易。由於良好職業習慣,這些人中不乏沒有文化的“大老粗”。比如周勃,以“鈍椎少文”而聞名,更兼此時年老,自恃功高,根本沒把這個毛頭小夥放在眼裡。
賈誼的這個建議,無疑是砸了人家的飯碗,自然不會善罷甘休。因此,很多人站出來反對。群臣哭的哭,鬧的鬧,甚至三公九卿集體彈劾:賈生專欲擅權,紛亂諸事。
這一次,別說賈誼,連劉恆都沒想到會把動靜鬧的這麼大。然而劉恆在內心深處是支援賈誼的。
就在大家鬧的不可開交時,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人登場了——鄧通。然而事實證明,這個人是賈誼難以逾越的障礙。
鄧通也是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但並沒多大本事,只是身份特殊而已,簡單點說他是劉恆的基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