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大秦帝國 > 第158部分

第158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列車求生:無掛求生nba最強球星詹姆斯哈登夏日狂響曲開局零幸運值?別慌我有任意門雙城之戰:第九議員網遊之獨步逍遙校花別撩我,我只想打籃球!絕世唐門之力挽狂瀾神話再臨:我獲得了燭龍血脈風起龍城足壇大魔王我!天災飼養員!一天不打仗朕就渾身難受NBA:穿越神醫變教練帶飛姚明鬥羅:日月雨浩,不做唐三女婿不靠譜劍仙學生議事錄讓你當王者陪玩,竟把校花泡了?都重生了,還讓我從頭開始縱橫率土從獲得神豪系統開始

事,便不再動作,聽任張儀自生自滅了。但是,齊威王卻沒有忘記張儀“齊魏相王”的謀劃,覺得這是齊國開啟僵局的妙棋。於是,齊威王立即派靖郭君田嬰主持大計,秘密與魏國聯絡。按照齊國的朝臣狀況,此等軍國大事本當由丞相騶忌主持。可齊威王對騶忌已經失去信任,本來是要等張儀入朝後再處置騶忌的,如今放棄了張儀,自然要另找個適當的時機罷黜了騶忌。反覆權衡,齊威王便選擇了“齊魏相王”這個關節,既向天下昭示齊國新氣象,又能借此樹起新主政大臣的人望。

靖郭君田嬰是齊威王的族弟,與原來的上將軍田忌是堂兄弟。齊威王對王族子弟很少大用,深恐他們擁有大片封地屬民,如果再擁有國府大權,很可能尾大不掉。田忌已經是上將軍了,自然不能再用他的堂弟做文職大臣。當初使用樂師出身且與王族不和的騶忌做丞相,實際上也是牽制王族在國府的勢力。待田忌孫臏出走,齊威王頓時感到國府蕭瑟,少了左膀由臂,可處置田忌的決策是自己做出的,又不好公然遷怒於騶忌,一肚子火氣便憋了下來。自從張儀給他透徹的剖析了齊國的困境,齊威王才感到了真正的急迫。如果再不物色大才,齊國只怕就要無疾而終了。著急是著急,齊威王畢竟久經滄海,還要做得不著痕跡,不能引起朝局動盪。田嬰雖是賢明豁達,卻從來沒有擔當過大任,也沒有建立過什麼功勳,全靠王族爵位繼承製做了靖郭君。用他的好處在於:此人既不構成威脅,朝臣又提不出異議,即使田忌能夠歸來,拿掉他也很容易。於是,齊威王公開下詔,授田嬰上卿之職,主司“齊魏相王”大事。

三天之後,騶忌便呈上了《辭官書》,請求歸老林泉以養沉痾。

齊威王立即下詔嘉勉,對騶忌的功勳與辛勞表彰一番,末了“特賜三百金,準封成侯,迴歸封地,頤養天年,以慰朝野感念之心。”隨後便立即冊封田嬰為齊國丞相,赴徐州籌劃齊魏會盟。

田嬰與魏國新丞相惠施緊張的忙碌了兩個多月,秋天到來的時候,齊威王與魏惠王在徐州的泗水東岸舉行了“相王”大典。徐州本是大禹治水後劃分的古九州之一,《書·禹貢》記載:“海(黃海)、岱(泰山)及淮(水),惟徐州。”徐州的廣大地面除了魏、齊、楚三大國各有領土外,還有宋國、薛國、滕國、鄒國、魯國幾個夾縫中的老諸侯國。以當時的勢力範圍,除了不太安分的宋國,這幾個老小諸侯都是齊國的後院。齊魏會盟的地點,便就在這幾個老諸侯的邊緣。這是齊威王選定的地點。他想借此震懾這幾個小國,從而安定後院,使齊國能夠全力在中原伸展。魏惠王這時已經威風盡失,雄心大減,對齊威王的會盟主張直有點兒受寵若驚,生怕呼應不周,哪裡顧得提出異議?所以一切,便都聽從了齊國的安排。

會盟大典上,齊威王與魏惠王各自祭祀了天地,然後便鄭重宣告了承認對方為王國的文告;又由兩國丞相田嬰、惠施分別宣告了“修好同盟,永息刀兵”的盟書。

參加大典的五個老小諸侯誠惶誠恐,為兩大國王很是賣力的頌揚了一番。大典之後,訊息立即傳開,便引發出了亂紛紛的稱王、相王大風潮!

蓄之既久,其發必速。“相王”,實在是當世亂象憋出來的一股山洪!

春秋時期,國君的爵號尚能比較嚴格的代表諸侯國等級,除了楚國擅自稱王,中原大諸侯依然還是公、侯兩大名號。進入戰國,陵谷交替,稱王便成為實力的象徵。中原戰國中,魏國最先稱王,齊國再稱王,天下便有了魏齊楚三個王國。但是,畢竟這幾個王國都是自己加給自己的冠冕,其他國家並不正式承認。在正式的使節晉見與會盟場合中,他國使者或國君完全可以不以王禮行事。也就是說,你的大國地位並沒有獲得他國正式的認可。齊魏相王所以引起天下騷動,就在於這次相王打破了“天下一王”、“惟天子稱王”的傳統典制,公然承認在“本王”之外,還可以有王號。實際上,這便是承認了天下可以多王分治,流傳數千年的“四海之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一王大一統典制,竟被踩在了腳下!

騷動之下,立即引出了第二件大事——三小國稱王,戰國格局大亂。

徐州相王不到半年,立即一個大爆冷——宋國稱王!驚得天下戰國竟是一齊乍舌。說起來,宋國也是一個老諸侯。還在殷商末期,商王紂便封了庶兄微子啟為宋國,便有了“宋”這個國號。殷商滅亡後,周公又平定了殷商舊貴族叛亂,接著便分封了一批諸侯國,其中便保留了這個宋國。宋國的特別,在於她是殷商王族之後,又是周室安撫殷商遺族的一個

目錄
代生王妃(完結)作精女配被五個男主找上門了良家婦人低調的囂張校草的醋意值爆了將門福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