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部分(第1/4 頁)
戰國以來,趙國與燕國是兩個摩擦不斷的老對手。其中根本,便是老燕國對這個取代老晉國而爆發立國的南鄰橫豎看不順眼,但有機會,便在後邊抽冷子來一下。加上西面的中山國也經常抽冷子偷襲,趙國便分外頭疼。趙國軍力強大,歷來對燕國中山國不屑一顧,然則要吞滅燕國以絕後患,卻也實在力有不逮。更有一點,趙國從來都是志在中原,實在不想與這兩個老窮鄰糾纏。自蘇秦合縱,燕國君臣總算漸漸明白了,趙國是抵抗中原風暴的南長城,與趙國為敵並非上策。與齊國結仇之後,燕國更是不想與趙國長期齷齪了。趙國也深知,燕國對齊國是山海血仇,支援燕國對抗強齊,既能削弱爭霸對手,又能消弭燕國這隻老黃雀後患。如此一石二鳥,趙國自然是第一個響應燕國合縱攻齊。非但出兵,趙王還要效法蘇秦合縱之成例,賜樂毅趙國相印,足見此心之誠也。說起來,樂毅在燕國還不是丞相,卻要兼領趙國丞相,這在戰國實在也是第一遭。
便在樂毅拜領相印之時,趙國特使湊近低聲道:“趙王叮囑:將軍但有不測,趙國便是一窟。”樂毅一怔,旋即接手相印哈哈大笑:“多謝趙王信得樂毅也。”帳中將士自然都以為這是樂毅拜謝相印,誰也不會想到,這片刻之間竟埋下了燕趙無窮糾纏的種子。
第二路開到的便是魏國,大軍八萬,領兵大將新垣衍。
要從根子上說,魏國對齊國的仇恨比燕國有過之而無不及。魏國霸主地位的衰落,直接起因於對齊國的兩次大敗——桂陵之戰與馬陵之戰。自魏文侯到魏武侯直至魏惠王前期,魏國積兩代半之長期努力積累的強大戰力,在這兩次大敗中轟然崩潰。其後又在合縱抗秦中被秦國襲擊了敖倉,巨大的糧食財貨儲備,被大火洪水一掃而空。再次追隨齊國抗秦復仇,卻又被齊國狠狠地閃了個嘴啃泥。齊國非但揹著盟國聯軍私自吞滅了宋國,而且在秦國大軍潮水般殺來時,丟下聯軍秘密逃出了戰場。凡此等等,魏國朝野無不對齊國咬牙切齒。正欲對齊國復仇,偏偏老對頭秦國又大舉攻佔河內,使魏國又一次遭受重創。在一東一西兩個老冤家的夾擊下,魏國竟由八面威風的中原霸主,變成了敗仗最多、失地最多、衰落最快、目下又最憋氣的夕陽大國。單獨出戰,既不敢對秦,也不敢對齊。窩囊得幾年,襄王魏嗣竟是活活給憋悶死了。太子魏遬即位,這便是魏昭王。遬者,蹙蹙之侷促不安也。這個魏昭王便如同他的名字,即位後整日愁眉苦臉,悶頭思慮如何復仇如何再度恢復霸業。此次燕國合縱攻齊,魏昭王大是振作,與丞相魏齊一商議,立即拍案決斷,派出八萬主力大軍參戰,統帥便是對齊國恨得咬牙切齒的新垣衍。
樂毅聽新垣衍一報軍力,心中便是一沉。魏王當初只答應出兵五萬,而今卻是八萬,完全打破了魏國合縱出兵不逾六萬的定規,分明便是想在此戰大得利市,以振朝野萎靡之氣。思忖之間樂毅慨然拍案,“魏王如此果決,聯軍定然讓魏國遂心了。” 新垣衍頗顯神秘地湊近了帥案:“上將軍本是魏人,若對魏國特加照拂,魏王定當厚報。” 樂毅哈哈大笑:“魏國是襁褓小兒麼?文侯武侯開國創業,靠誰個照拂了?”
“也是也是。”新垣衍尷尬的笑笑,“畢竟父母之邦了,總歸上將軍不會吃虧也。”
樂毅眼睛一亮:“魏王究竟要甚?說明白了。”
“老宋國。”新垣衍壓低了聲音,“不能教秦國吞了宋國。”
“稟報上將軍,”正在此時,中軍司馬大步進帳,“秦韓兩軍到!”
樂毅迎出帳外,只見四員大將赳赳而來,頭前兩將黑色鐵甲一齊拱手:“秦軍主將胡傷、副將斯離,參見上將軍!”後行兩將卻是紅衣紅甲,也是拱手一禮:“韓軍主將韓舉、副將暴鳶,參見上將軍!”答禮完畢,樂毅便請四將進帳匯聚軍情。
秦國五萬人馬全數鐵騎,主將胡傷與副將斯離都是秦軍的赫赫猛將,樂毅事先心中有底,自是放心不問。韓國雖然大衰,卻也派出了五萬步騎,這卻是樂毅沒有料到的。若按照當年合縱抗秦的慣例,韓國每次都只是兩三萬人馬,這次攻齊卻是五萬,分明也是大有所圖。樂毅心下明白,便也不多說,只吩咐中軍司馬傳來燕軍大將秦開、騎劫,立即與四國將軍會商進軍方略。便在此時,突聞帳外馬蹄聲疾,前軍斥候急報:楚軍十萬北上救援齊國,已經抵達鉅野澤南岸 !
“鳥!定是魯仲連攛掇捏合!”新垣衍狠狠罵了一句。
“何人為將?”樂毅卻是不動聲色。
“上柱國淖齒!”
“好,隨探隨報。”樂毅轉身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