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出海捕鰻魚,大風帶大雨(祝假期快樂)(第3/6 頁)
卻很熟悉了,哪怕五十年代的老百姓也知道這個東西。
煤礦作業就得用這玩意兒。
所以王憶拿出頭燈分給大傢伙,大傢伙只是稀罕的看,並沒有誰去疑問王憶怎麼還能買到頭燈。
但是當頭燈開啟的瞬間。
大傢伙還是震驚了。
我頭上出現了個探照燈!
相對於現在手電筒的亮度,王憶帶回來的這些頭燈的亮度太大了。
站在海邊用頭燈照耀海水,竟然一下子穿透到了海底!
這下子社員們樂了:
“王老師你真是太能了,有這傢伙幫忙,咱不是事半功倍了?”
“絕對的,有王老師帶頭幹活就是輕快,就是效率高。”
“行,嘴巴輕快了,孃的,正好我今天上火嘴裡長泡了,我剛才還擔心叼著手電筒會疼的閉不上嘴吧呢!”
聽到有人嘴裡長泡了,王東權便說:“那你去船上曳網咖,或者去搞板罾,就別……”
“我才不呢。”那社員笑道,“我要玩這個很亮的燈。”
王東權說道:“板罾捕鰻魚苗的時候,也有燈,而且也很亮。”
“那是電石燈,臭他媽烘烘的。”這社員頓時撇嘴。
王東權笑了起來:“還挺講究,行,那咱換上了新傢伙什,可不能浪費珍貴的電池,走,下海乾活了!”
他率先下入海水中,低頭照耀著海面,開始用手中的網子進行作業。
王憶也進入水裡。
四月的海水還是冷啊。
老闆沒有湖弄他們,這片海域的鰻魚苗確實挺多的。
不過海邊不太多,他們用手抄網進行捕撈要有收穫不太容易。
鰻苗還是很機警的。
它們畢竟是一路風塵僕僕從深海來到這裡的,腦袋瓜子不靈光的都已經落入天敵肚子裡當魚糞了,剩下的多數很機靈。
可惜它們天性喜光!
機靈的頭腦也鬥不過本性。
王憶一行人一個個的就跟腦袋上掛了個閃亮的燈球,引得周圍鰻苗一起低下頭,搖頭擺尾往前遊……
一次起網就是幾尾小鰻苗。
這收穫感讓人非常踏實。
就是海水太冷、不斷的抬舉放下手臂很辛苦。
四十分鐘後,王祥海安排幾組人展開輪換。
王憶得以上岸獲取板罾操作來捕魚。
這年代的板罾網都是用尼龍線編織而成,四方形,捕撈鰻魚苗用的是大板罾,一般長寬都超過3米了。
它的中心是個網袋,網目從邊緣到中心逐漸加密。
這樣使用的時候就利用小竹竿的彈性將網的四角撐開,然後放入近處水中,人在岸上操作,把板罾放入水中再給撈起來。
板罾捕撈鰻苗也很辛苦,除了要操作這麼大一個板罾之外還得操作一長柄小布撈網。
這個撈網的作用是,當網將要起離水面時,用它來撈出網袋中的鰻苗,放入隨身所帶的裝苗容器中。
板罾杆下掛了個電石燈,也要以光誘捕鰻苗,提高產量。
生產隊的電石燈都很有年頭了,黃銅質地,很有歷史感。
王向紅給王憶說過這些電石燈的來路,它們都是五六十年代煤礦工人下礦使用的傢伙什,點著後可以固定在工人的安全帽上,不耽誤雙手幹活。
從七十年代初期電石燈就被電頭燈取而代之,然後他透過老戰友弄來了一批電石燈。
電石燈構造很簡單,下部裝電石,上部裝水,中間腰部有一根伸出的鐵嘴。
而它的原料是電石和澹水,電石就是碳化鈣,與水反應可以生成能夠燃燒發光的氣體乙炔,電石燈中間伸出一根鐵嘴,這就是往外冒乙炔的。
電石燈的光亮沒的說,只是帶著臭烘烘的味道……
於是王憶在操作板罾的時候,總感覺面前有個人在放屁。
恰巧,屁也是可以燃燒的……
這就讓他感覺自己的作業方式挺噁心了。
而在捕撈鰻苗的作業方式中,最輕鬆的是曳網作業。
這東西與定置張網的網形相似,但在袖網口裝上能曳引的繩索,然後掛在船上靠船的拖曳進行捕撈。
使用曳網的時候,人休息就行了,注意別讓曳網的繩索絞合在一起。
特別是天涯二號上用的曳網很先進,是鋼絲繩,這東西一旦絞合起來會有損傷,讓人心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