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出海捕鰻魚,大風帶大雨(祝假期快樂)(第2/6 頁)
王東虎不好意思了,他畢竟是小青年。
要臉。
回到船上,社員們內心滋味不好受:“今天開支太大了。”
王祥海恨鐵不成鋼:“都少來吧,孃的,剛才上來紅燒肉和燉雞後,你看看你們,吃的吧唧吧唧跟一群豬一樣!”
“海叔你不也吧唧吧唧的吃嗎?”跟他一桌的王東權尷尬的說。
王祥海怒視他一眼:“我也是個豬,行不行?”
王東權嚇得一縮脖子說:“行、行,海叔你別發火,你是豬、你是豬,這個沒人跟你爭。”
眾人聽到這話頓時鬨笑。
王祥海也笑了。
氣樂了。
王憶安撫他們說道:“這錢花得不冤,咱們不光是買飯吃了,還買訊息了呢——訊息不值錢嗎?不,最值錢了!”
王祥海是海上作業組的負責人,但他才是帶頭大哥。
這樣他發話了,抱怨聲就停下了。
王憶揮揮手,說:“都打起精神來,去22海區準備定置張網。”
錢塘海分了海區,從01到88,老闆已經告訴了王憶捕撈鰻苗的幾個豐產海區,他們可以有的放失。
大規模的捕撈鰻苗必須得定置張網。
他們趕到22海區,一處海岸邊緣區域,抬頭就能看見岸上的房屋和農田。
此時已經有幾艘漁船在這裡作業了,他們便加入其中。
捕撈鰻苗,最好的張網設定地點在較寬、較深的河流中,不過在海邊也行,只要海流湍急就行,這樣可以使鰻魚隨著水流進入網內。
張網落下,王祥海拿起望遠鏡往河道里看。
遠處河道有船,但不是在下網捕撈鰻苗的船。
他一邊看一邊說:“其實要捕撈鰻苗最好就是在河道里,把河道整個給堵住,鰻苗要進長江不得落網?”
這確實是個狠辣的絕戶招,但可操作性很小。
第一是長江入海口開闊,誰也沒有那麼大的本事用足夠多的張網給堵住,沒有這麼牛逼的人。
人家行船的老大們也不允許長江口上這麼牛逼的人存在。
畢竟長江是貨運船運的重要航道,憑什麼讓你佈網攔截水道?
第二是哪怕有人在河道里設定張網也不一定合適,因為入海口的海域處更有人佈置張網,這是提前搶魚苗——
鰻魚是海里生河裡長,鰻苗是從海里去河裡。
王祥海明白這些道理,所以他只是隨口說說而已。
張網設定完畢,然後他們載來的小船全數被放入了海里。
定置張網的產量高,但死苗、雜魚和垃圾較多,所以捕撈鰻魚有個小技巧,就是要在張網尾端連線一個能隨水流上下浮動的集苗箱。
這樣有人及時撈取鰻苗進入集苗箱裡,鰻苗的成活率就會提高不少。
再一個也得有人清理雜魚和垃圾。
總之這活挺熬人的。
王祥海讓王東虎帶人負責這件事,一張網一個人,八張網派出八個人。
其他人不輕鬆。
他們晚上還有其他的工作,那就是用其他作業方式捕撈鰻苗。
三角形手抄網、板罾網、船帶曳網等工具全被調集出來,準備開工。
王憶也不能閒著,同樣得上手幹活。
他用三角形手抄網來捕撈鰻苗。
這東西比較輕便,結構很簡單,就是用兩根一米半的小竹竿交叉起來,在中間穿上網布,做成三角畚箕狀。
工具簡單,捕撈作業可挺辛苦的。
用手抄網捕撈鰻魚苗需要在海濱沿岸或淺灘處下水捕撈,單人操作,在水中來回撈取魚苗。
根據周民棟的介紹,這樣的捕撈工具所撈取的鰻苗質量好,成活率高,就是辛苦——
它的辛苦還不在於人在海水裡行走又冷又累,也不在於危險、不在於操作手抄網上下起網會累胳膊。
而是在於嘴巴辛苦。
晚上用手抄網在海里作業需要照明,這年代的照明工具就是手電筒。
可是這手抄網需要雙手操作,那怎麼來攜帶手電筒照明?
很簡單,用嘴巴叼著……
這樣它能不辛苦?
23年代的小姐們做這個事都是要收費的,錢還不少呢,好幾百起步。
不過王憶這邊不太辛苦,他帶來了頭燈!
頭燈這東西比海濱地區比較稀罕但對於人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