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頁)
亮好命,得授都督一職。
至此,“奪門之變”三大“功臣”,一貶二死。
又過三年,明英宗在1464年正月病死,時年三十八。
其子朱見深繼位,是為明憲宗,次年改年號為“成化元年”。
後世歷史學家不少人不辨史實,以土木堡之役為口實,大講此役乃“明朝由盛到衰之始”,其實全然是無稽之談。
明英宗繼承仁宗、宣宗之基業,海內富庶,朝野清晏,他前後在位二十四年,除土木堡被俘之事以王振擅權外,大局面並未壞掉,所以才有後來明憲宗、明孝宗的成化、弘治之治。而這父子相承的四十年間,政局基本穩定,是明朝民力財力積累的承平治世。所以,稱“土木堡之役”為明朝由盛到衰轉折點,實為一葉障目之辭。
最後,提一下“土木堡之變”的另一位主角瓦剌首領也先。
也先放歸明英宗後,當年仍舊來貢,忽喇喇還是三千多人,明廷盛陳大宴接待,同時也在席間幕後耀兵亮甲,給對方以心理威懾。當時處於幽禁狀態的“太上皇”明英宗,也派人以自己名義賜也先大筆賞物。明景帝聞之不悅,便決定與瓦剌斷絕關係,不再遣使回報。
尚書王直等人相繼進言,諫說如果斷絕關係,也先會重新挑起邊釁。明景帝回言:“正是使來使往,才有摩擦生過節。昔日瓦剌入寇前後,不都是禮尚往來嗎,還不是照樣開戰。”於是,明景帝親筆寫敕書給也先:“先前使節往來,難免因小人言語短長而使雙方生隙。朕今不再遣使,太師(指也先)也不必再請,以免日後生事!”
這樣一來,瓦剌人再不能從明朝政府方面得到好處。此後,也先數次犯邊,但沒有什麼特別大規模的行動,小劫小搶,騷擾而已。
瓦剌對外無大戰事,開始內訌。那位名義上的“可汗”脫脫不花之妻,是也先的姐姐,所以,也先就想讓脫脫不花立自己親外甥為太子,脫脫不花不答應。也先生氣,本來以前他就恨脫脫不花與阿剌知院先於自己和明朝講和,又怕這位汗爺日後勢大於己不利,就先下手為強,突然出擊,在1451年殺掉了脫脫不花,把他的部眾分給瓦剌諸酋長。脫脫不花的弟弟阿噶巴爾濟本來事先依附也先,想也先殺掉哥哥後立自己為汗,結果,哥哥剛被殺,也先就找上門。阿噶巴爾濟狂喜,以為是擁自己為可汗,但剛出帳門就被也先當頭一刀砍死,其子哈爾固楚克想逃,也被抓住砍頭。
“可汗”兄弟子侄皆被弄死,也先便在1452年自立為可汗,以其次子為“太師”,自稱大元田盛大可汗,改元“添元”。“田盛”,即“天聖”之意。明廷當然不會稱他為“天聖”可汗,回報書中只稱他為“瓦剌可汗”。
也先當了可汗後感覺特別好,常常強迫蒙古諸部徙遷,日益驕橫,荒於酒色。
自元順帝逃出大都以來,蒙古雖然一直處於內亂之中,但蒙古大汗向來是由“黃金家族”後裔繼承,正基於此,瓦剌部的也先勢如中天之時,仍舊推脫脫不花為“幌子”可汗,這樣才能以理服眾,挾可汗而令諸部。如今,他自立為可汗,以非“黃金家族”成員身份登汗位,又依漢法建“年號”,自然引起蒙古諸部的公憤。
於是,與也先一直鼎足而立的蒙古頭領阿剌知院率先發難,在1454年進攻也先。不可一世的也先,外戰內行,內戰卻是大外行,加之內部離心離德,一戰即潰,本人也在混戰中被亂刀砍死,死得非常不堪。
阿剌知院沒高興多久,他自己又被韃靼部的索來殺掉。
從此以後,瓦剌部群龍無首,東蒙古諸部(即韃靼)死灰復燃,登上草原大舞臺開始唱主角。“自也先死,瓦剌衰,部屬分散,其承襲代次不可考”。
索來殺阿剌知院後,立王子馬可古兒吉思為可汗。另一位韃靼首領毛裡孩也不示弱,立脫脫不花的幼子脫古思為可汗(即摩倫汗)。這兩部在嚮明朝進貢的同時,也相互在寧夏與兀良哈一帶相互攻殺。明廷樂得其成,封索來為“太師淮王”(與也先一樣),稱他擁立的馬可古兒吉思為“迤北可汗”。
明憲宗成化年間,索來數次來明朝入貢,趁送駿馬貂皮之機,大打秋風,獲賜甚多。與也先一樣,索來與馬可古兒吉思相處一久生出矛盾,便殺掉後者,自立為汗(又有說是多郭朗臺吉殺馬可古兒吉思)。如此,自然失道寡助,毛裡孩乘機攻擊索來,殺掉了這位汗位未坐穩的老鄉親。
毛裡孩殺索來後,一時稱尊,便又與他所擁立的摩倫汗發生摩擦,雙方大打出手,摩倫汗被殺,其部將斡羅出逃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