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3/4 頁)
明廷贈左都督,諡“武襄”,褒譽甚隆。
俞大猷為將,廉而不貪,馭下有恩,先謀後戰,珍惜士兵生命,忠誠為國,老而彌篤,確實是明朝難得良將。當時名將譚綸曾經寫信給俞大猷,對他的評價非常中肯:
“節制精明,公(指俞大猷)不如綸(譚綸自稱);信罰必賞,公不如戚(繼光);精悍馳騁,公不如劉(劉顯,當時另一抗倭明將)。然此皆小知,而公則大受!”
也就是說,俞大猷身上,彙集了諸人全部的優點,不愧古名將風範。
飈發電舉戚繼光
戚繼光,字元敬,山東登州人。其父戚景通,做過都指揮一類的明朝中級軍言,後入京城神機營為官。十七歲時,父親戚景通病死,戚繼光得以嗣職,後被擢升為都指揮僉事,在山東沿海備倭。後來,他又改任浙江沿海,抵禦倭寇。
史載,戚繼光自幼“倜儻負奇氣”,好讀書,通經史大義,可稱是武將世家不多見的文武雙全好苗子。
嘉靖三十六年,他合同俞大猷一起在岑港包圍王直屬下倭兵,久攻不克,倭賊多有遁走,與俞大猷一起被免官,“戴罪辦賊”。不久後,畢竟王直寇平,戚繼光得以復官,改守台州、金州、嚴州三郡邊務。
初入浙江時,他深覺衛所的職業明軍戰鬥力太弱,而浙江金華、義烏兩地民風剽悍,於是就在兩地招募士兵三千人,精挑細選,教以擊刺格鬥以及使用長短兵器的技巧,日日操練,精習他自創的“鴛鴦陣”和“一頭兩翼一尾陣”,終於把這三千人練成抗倭的“王牌軍”。
根據沿海地帶多水窪崎嶇地形,戚繼光因地制宜,不求快馬馳驅,專門訓練兵士熟悉地形編制戰鬥策略,演習陣法,務求進退有方。而且,在他操練下,這數千軍人的戰艦、火器、兵械等物皆精益求精,旗號鮮明,時人稱之為“戚家軍”。但是,在嘉靖四十年以前,“戚家軍”皆配合俞大猷等部作戰,不是十分出名。
嘉靖四十年,大批倭寇集團出擊,殺掠桃渚、圻頭等地。戚繼光聞訊,提軍直趨寧海,控扼桃渚,在龍山一帶大敗倭寇,一直追至雁門嶺。
倭寇的情報系統很靈,得知戚繼光出軍後臺州空虛,一大股真假倭混雜的倭寇直撲台州。戚繼光即刻回軍,與入圍台州的倭寇展開殊死戰,臨陣手刃賊首一名,倭寇大敗,不少人墮入瓜陵江淹死。
剛剛料理完這一拔,坼頭的倭寇又隨後進攻佔州。不料想,戚繼光先發制人,迎頭邀擊於仙居,使這群自送上門的倭寇無一人逃脫。
一月之間,戚繼光九戰皆捷,俘斬倭寇千餘人,淹死的倭寇成千上萬,由此他聲名大噪,浙江倭患漸息。
倭寇們見浙江立不住腳,紛紛竄入福建,北自福州、寧州,南至漳州、泉州,千里沿海,騷擾不絕。於是,胡宗憲命令戚繼光率六千多人自浙入閩,在福建殺倭。
自溫州赴閩的倭寇聯合福寧、連江一帶倭寇攻陷壽寧、政和、寧德;自廣東南澳赴閩的倭寇與福清、長樂諸倭合陷玄鍾衛,大田、古田、蒲田等地岌岌可危,形勢非常嚴峻。
寧德城外十里處有一橫嶼島,四面皆水路險隘,倭寇千餘精兵,裹挾數千良民,在島上結營,氣焰囂張。明朝當地官軍一直不敢進攻,相持逾年。而且,陸續而至的新倭又在營田、興化一帶結營,與橫嶼倭寇互為倚援,一方大震。
戚繼光到達後,下決心先啃下橫嶼這塊硬骨頭。
橫嶼與陸地之間可涉地面退潮後皆是淤泥。戚繼光觀察地形後,果斷下令,命手下兵士人人持草一束,邊進攻邊投草,穩紮穩打,逼近島上倭寇大營。
倭寇沒有心理準備,拼死頑抗,被戚家軍打得大敗,二千六百多人被殺不說,橫嶼老巢也連鍋被端。
戚繼光一鼓作氣,乘勝至福清,擊敗牛田倭寇,傾覆其巢穴,餘賊遁走興化。戚家軍死追不放,乘夜拔柵,連克六十營,斬首千餘級。依理,戚家軍可以乘間作大休整。但戚繼光善出奇兵,旋帥回福清|Qī|shu|ωang|,在東南澳正好迎擊剛剛登陸的一支倭寇,擊斬二百多人。此時,明軍劉顯一部在福建也屢屢破倭,眾倭散逃,“福建宿寇幾盡”。
大勝之下,戚繼光在平遠臺勒石記功。
年底,戚繼光率浙軍離閩返浙。
好景不長,聽聞戚家軍還浙,散逃於海上的倭寇們匯聚,重新反攻福建各地。
嘉靖四十一年底,近萬人的倭寇精銳部隊包圍了興化城,圍城一月之久。興華由於是府城,牆高磚厚,倭寇很難攻入。不幸的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