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4 頁)
避後金兵鋒。皇太極繼汗位後,三徵林丹汗,萬里追擊,終於在天聰六年(1632年)秋天把林丹汗的察哈爾部完全擊潰,倒黴的汗王本人則遠遁至藏地,失去了大本營老窩。一年多後,窮途末路,眾叛親離的林丹汗因發痘死於青海大草灘,其妻囊囊太后與其子額哲窮蹙來降,並攜傳國玉璽來獻(此玉璽號稱是傳自漢代,不一定是真),漠南蒙古全部臣服於皇太極。
後金努爾哈赤、皇太極在寧遠錦州等地兩次遭受挫敗,本來蒙古諸部均有機會翻盤擊走女真人,均因為內部分裂,喪失大好機會。喀喇沁三十六部蒙古人受察哈爾蒙古人擠逼,嚮明朝求助未果,便全體投附了後金。
如此,察哈爾部不僅被孤立,明朝薊鎮邊外千餘里也頓失屏障。正是在蒙古人引導下,皇太極才能深入明朝腹地,他邊收降殘餘的蒙古部落,邊撲至北京城下。
乍聞後金軍逼近京師,明廷駭震,立刻調諸路兵入京來援。袁崇煥聞訊,在先派出趙率教入援的同時,即刻率祖大壽等人急赴國難,步步為營,途經撫平、永平、遷安、豐潤等諸城,皆留兵營守。
不久,明將趙率教戰死訊息傳至,後金兵蜂擁而至。袁崇煥大驚,急引兵趨至北京城下,在廣渠門外立營。
雖然袁崇煥手中僅有不到兩萬人,他們鬥志高昂,數次與後金軍交戰,皆得勝而還(清人自己講是“互有殺傷”)。
見袁崇煥營盤堅固,無隙可乘,一直熟讀《三國演義》的皇太極施用“反間計”。恰好營中有兩個被俘的明朝太監楊春、王德成在押,他命令漢人降將高鴻中與鮑承先兩個人趁黑坐在這兩個先前在城郊牧馬廠抓獲的兩個明朝太監被困的營帳外,假裝酒醉,放言說城內袁巡撫(袁崇煥)與大金有密議,準備裡應外合。夜間,哨兵故意縱兩個太監逃脫。
這兩人一回城,兔子一樣跳到崇禎帝面前,把這件“天大的秘密”講與皇帝聽。剛愎自用的崇禎帝竟然上了皇太極這種最簡單的當,很快就派人逮捕了袁崇煥,打入詔獄嚴刑拷打審問。
袁崇煥部將祖大壽為此驚惶至極,出城後即擁兵向遼西奔逃。幸虧袁崇煥在獄中寫信召喚祖大壽,他當時才沒有叛變。由於山海關、寧錦一線仍在明朝掌握中,加之後來的孫承宗禦敵有方,皇太極只得率兵退走。
北京有驚無險。
後金退兵後,明廷開始審查袁崇煥一案。當時,大學士錢龍錫持正,得罪不少暗藏的閹黨成員。閹黨王永光時為吏部尚書,引其同黨御史高捷等人猛烈攻擊袁崇煥,誣稱他暗中與後金議和,奇Qisuu。сom書擅殺毛文龍,引清兵入京。
這些閹黨本意是想以袁崇煥興起一件新的大“逆案”,順便攀引錢龍錫,大造輿論,講袁崇煥殺毛文龍是由錢龍錫主使。
在獄中,袁崇煥作《獄中對月》一詩:
天上月分明,看來感舊情。當年馳萬馬,半夜出長城。
鋒鏑曾求死,囹圄敢望生。心中無限事,宵柝擊來驚。
最後,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十六日,剛過中秋,袁崇煥本人被判凌遲,剮於北京鬧市,其兄弟妻子長流三千里,抄其家產歸公。大學士錢龍錫減死戍邊,勞改十多年。(同為大學士的溫體仁受過毛文龍不少好處,他也落井下石非要置袁崇煥死地)。
袁崇煥一案,天下冤之。但無知的北京市民信以為真,恨極了這位引狼入室的袁巡撫,紛紛上前高聲責罵,甚至出錢買肉生食這位耿耿精忠的烈士身上之肉。千刀萬剮,明朝就是這樣對待袁崇煥這樣一個大忠臣。
被殺前,袁崇煥作《臨刑口占》,依舊對大明朝忠心耿耿: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
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仍舊守遼東。
大英雄被剮之時,緊咬牙關,欲哭無淚,只能仰望蒼天,讓冤報嘆息迴盪於自己的胸腔之中!
可笑又可悲的是,崇禎帝至死不悟自己中了皇太極反間計,甚至連入清後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明末大才子張岱(寫《陶庵夢憶》那位),也在書中把袁崇煥列為明朝逆臣。
最終為袁崇煥“平反”的,竟然是“韃子”皇帝乾隆。這真是個歷史的黑色幽默!如果羅貫中地下有知,知道自己的《三國演義》多少年後被一個女真韃酋當“兵書”來使,以“蔣幹盜書”為原型殺掉大明頂樑柱袁崇煥,羅老先生肯定是地下憤怒高呼不已。
崇禎帝大錯之二
——以油澆火的“平賊”
崇禎帝繼位以來,用人不當自然是不可推卸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