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2/4 頁)
,這反而成為袁崇煥被殺的一條罪名:擅殺大將。
當時與後世,均有好事者認為,袁崇煥殺毛文龍,是中了後金的反間計,自剪羽翼,親痛仇快。這些人往往以東江鎮日後耿仲明、孔有德、尚可喜等人叛明降清為口實,認為皆是由於毛文龍之死引致。
其實,袁崇煥殺毛文龍僅僅幾個月,皇太極就從長城逾入內地。袁崇煥急忙攜軍救援。崇禎帝偏中皇太極“反間計”,自毀長城,殺掉了袁崇煥。
如果袁崇煥不死,依他的指揮控制能力,東江鎮兵將肯定會被打造成為一支恢復遼東的勁旅。而假如毛文龍不死,這個跋扈明將百分百可能會叛明降清,日後也不會附於袁崇煥傳後,肯定會被乾隆帝編入《貳臣傳》。
毛文龍被殺的三個月後,皇太極率兵,繞過山海關,由薊鎮長城的長安、龍井關、洪山口毀邊牆入寇,並攻佔遵化、遷安、永平、灤州四城。
後金軍忽然出現在北京城外,對北京展開圍攻,即明人所稱的“己巳虜變。”
人們可能奇怪,山海關是後金(清軍)入寇的必經之路,他們又怎能繞到蒙古人的地界到達內地的呢。這,還要簡述一下蒙古諸部的情況。
瓦剌的也先被殺後,韃靼部復起。孛來擁立脫脫不花之子的不麻兒可兒為“可汗”,由於此人當時年少,稱之為“小王子”。此後,相沿成習,明人把蒙古部可汗均稱為“小王子”。明成化年間(1474年),作為元世祖七世孫的達延汗(《明史》中仍稱之為“小王子”)一躍成為蒙古諸部共主,重新統一了蒙古。他死後,蒙古復分裂為漠北喀爾喀蒙古、漠南蒙古以及漠西的瓦剌蒙古三大部分。漠北喀爾喀蒙古由達延汗幼子承繼,其有子七人,多受分封,稱為外喀爾喀七部。漠南蒙古分為東西兩部,由於東部的察哈爾汗是達延汗長孫博迪之後,所以名義上他是全蒙古的大汗。西部是達延汗第三子的後裔,據有鄂爾多斯。期間,又有土默特的俺答黑馬冒出。這些人相互攻殺,最終,俺答汗脫穎而出。他西取青海,東並朵顏衛,勢盛一時。由於想從經濟上得到好處,俺答在隆慶年間(1570年)對明朝稱臣,受封為“順義王”。這樣一來,除了每年得到明朝鉅額賞賜外,他又可以從互市中得利。俺答還建築了歸化城(今呼和浩特),以吸引漢人定居者。察哈爾汗受俺答勢力壓迫,被逼東遷至遼東西拉木倫河以北,不時騷擾明朝邊境。傳至林丹汗(明人稱為“虎墩兔憨”)時,部眾強盛一時,相繼征服喀剌沁等諸部,東起遼東,西至洮河,林丹汗自號“四十萬蒙古”的主人。
明末時,蒙古沿邊強部有三:察哈爾、喀爾喀(內喀爾喀)以及科爾沁,他們名義上的共主自然是有“黃金家族”血統的察哈爾汗。本來科爾沁諸部一直與女真葉赫部聯合攻擊努爾哈赤,皆大敗不果。努爾哈赤稱汗建國後,科爾沁蒙古首先來附。薩爾滸戰役後,後金擊敗喀爾喀最強的宰塞,迫使喀爾喀五部聽命於己。但這些人“時好時壞”,由於貪圖明朝賞金,喀爾喀常常掉頭攻襲後金。他們對後金無信,對明朝也無信。王世貞廣寧大敗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蒙古諸部違約不至,沒有夾攻後金所致。
西征蒙古諸部的林丹汗日益強大,但對諸部無恩,最終使科爾沁部完全投入後金懷抱,並連兵一處,在龍安塔(今吉林農安)大敗林丹汗。林丹汗乃“黃金家族”嫡派子孫,不攙假的元室帝胄。他有勇有智,經歷數年經營,雄踞漠南蒙古。可惜的是,既生瑜,何生亮,林丹汗活的不是時候,他準備統一漠南漠北蒙古的時候,後金方興未艾,努爾哈赤、皇太極龍父虎子,使得林丹汗在東北遭遇到極大阻力。
林丹汗此人智商高,情商低下,血液中流淌的滿是鐵木真的殘暴和自以為是,向蒙古諸部巧取豪奪,咄咄逼人,使得其主領的察哈爾一部不僅沒有向諸部催生“大蒙古”的凝聚力,反而形成離心力,科爾沁、阿祿等部蒙古紛紛投向後金。
1619年(後金天命四年),林丹汗致書努爾哈赤,以“四十萬眾英主青吉思汗(成吉思汗)”自居,稱努爾哈赤為“水濱三萬人英主”,威脅對方不要攻取廣寧,否則將興兵鬥抗。其實,“四十萬眾蒙古”是個傳統的概念性數字,泛指漠南漠北大蒙古,如同中國皇帝自稱“華夏之主”、“九州之主”一樣。
努爾哈赤較真,回信中狠狠嘲笑林丹汗一頓,歷數他們元朝當初從北京逃竄時的慘狀,“揭發”蒙古的“四十萬眾”早已喪失無幾,並譏笑林丹汗不過是個貪圖明朝錢財賞銀的“無賴”。發信後,努爾哈赤果斷出擊,一舉攻克廣寧,林丹汗也未敢報復,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