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4 頁)
嘉靖帝小人心態,時時遣小宦者們偷偷去看閣臣們在幹什麼。嚴嵩自然事先知悉,每每大半夜還正坐於值房,揮筆凝神,白頭髮絲亂動,為皇帝撰寫“青詞”。至於夏言,小宦者們便回報說,夏大人總是早早回家,與賓客飲酒歡宴。長久已往,嘉靖帝日益對夏言不滿。
嚴嵩本人的“處世為人”,並不屬於囂張狂妄型別。特別是對於內廷宦官,老嚴竭盡“禮貌”。一宦者曾對朝臣講:“我輩在大內日久,見時事凡有幾變:昔日張璁先生進朝,我們要向他打恭;後來夏言先生入宮,我們只平眼看他。今日嚴嵩先生來,都要先向我們拱手拜禮才入宮。”
這一記述,一直被各種史書轉載,以證明明朝太監的日益跋扈。其實,轉載者大多不明就裡,因為他們弄不清楚如下事實:嘉靖朝是除朱元璋時代以外,宦官最“老實”的時代!那位宦者所說,不過是從一個側面表現出嚴嵩為人的陰柔罷了。
過了兩年多,嚴嵩看準時機,以“河套之議”的機會,終於扳倒夏言,並把這位比自己年歲小的“老”上司送入鬼門關。
當時,都御史曾銑總督山西,此人很有軍事才能,數次領兵打敗侵入河套地區搶掠的蒙古部落,便上疏提出恢復整個河套地區的計劃,永逐“套寇”。
疏上,夏言覺得自己二次入閣,怎麼也要在任上弄出點真格的大動靜,以彰顯自己能耐,便立即推舉曾銑,向嘉靖帝進言恢復河套。帝王自然都有擴疆拓土的虛榮心,嘉靖帝心動,就多次讓夏言擬旨褒讚曾銑,準備給他增兵增餉,立下不世之勳。
但是,開邊動武,後果難測,一直沉迷於道教的嘉靖帝行事後心中又後悔。
嚴嵩揣摩到嘉靖帝心意,極力陳言不可興開邊釁,並搬出明英宗時代的陳年老事,連蒙帶嚇唬,弄得嘉靖帝十分後悔,便生氣夏言當初出這種餿主意。
夏言不知道嘉靖帝心理上已經發生了九十度大轉彎,不停上言,催促皇帝下旨出兵,並要求賜與曾銑誓書御劍,給他以專戮節帥的職權,以保障軍事行動的順利進行。覽奏,嘉靖帝心甚惡之。
可巧,北京忽颳大風,澄城山地震山崩,迷信的嘉靖帝覺得這是上天示警,更絕了興兵的念頭。其實,當年夏天,陝西已經發生過山崩和地震,這種大災大難在舊時代皆被看作是“上天示警”,地方官立即上報,皆被嚴嵩扣住不發,他要等到最佳時機上報。所以,趁著北京大風的當口(大風這種災異,古人認為是邊地開戰的預兆),看準了嘉靖帝正欲靜下來做祈禱長生的齋醮儀式,嚴嵩馬上連同陝西地震山崩當“天警”一同奏上。
見到天警報告,嚇得迷信的嘉靖帝心慌意亂,忙問嚴嵩有何辦法可以“轉禍為福”。
嚴嵩老人精一個,下跪自劾道:“復河套之議,實是以好大喜功之心,行窮兵黷武之舉,上幹天怒,為臣不敢反對夏言,一直沒有依實上奏,請皇上您先處理我的失職。”
嘉靖帝不僅沒處理嚴嵩,還挺感動,覺得嚴嵩是錚錚直臣,同時他更恨夏言和曾銑沒事找事。
很快,言官們紛紛上言,極陳不可開邊釁。由於先前已經連下數詔褒揚曾銑,嘉靖帝一時找不到臺階下,便手詔示問廷臣:“今逐套賊,師(出)果有名否?兵食果有餘否?成功可必否?一(曾)銑何足言,如生民塗炭何!”
手詔一出,群臣立刻嗅出味來,從前依違夏言的官員們也“力言”不能挑起戰事。
夏言這時才感到害怕,上疏謝罪,並指稱:“嚴嵩在閣中一直與我意見一致,現在他卻把一切過錯推於臣身。”
嘉靖帝見疏,更怒夏言推諉責任,並斥他“強君脅眾”,命令錦衣衛把陝西的曾銑逮入京師。
這時候,先前夏言得罪過的錦衣衛都督陸炳終於找到時機,與嚴嵩在刑部的心腹一起捏造罪名,以邊臣向輔臣行賄和“結交近侍”的罪名,殺掉了曾銑。隆慶初年,曾銑得以平反,贈“兵部尚書”,諡“襄愍”。
此時,嘉靖帝對夏言還未動殺心,只是盡奪其官階,下令他以尚書身份退休回家。
行至通州的夏言聽說曾銑在京師問斬的訊息,驚嚇得從馬車上掉下來,大叫道:“唉,我這番死定了!”情急智生,他忙上書給嘉靖帝辯冤,聲稱一切皆是嚴嵩傾陷他。
此時,寫這些東西,對嘉靖皇帝不啻火上澆油,他馬上嚴命眾臣集議夏言之罪。
刑部尚書喻茂堅不忍置夏言於死,便奏稱夏言應該論死,但身為輔臣,可以援引明律“八議”中“議貴”的條目免於一死。嘉靖帝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