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頁)
鼠彈箏”、“攔馬棍”、“燕兒飛”,一齊用上,老美男子沒幾天就被折磨死,仍被“剉屍市中”。
誅殺劉瑾後,根據廷臣所奏,把劉瑾變易的“成憲”盡數更回,共吏部二十四事,戶部三十餘事,兵部十八事,工部十三事,禁令各地鎮守太監干預地方刑名政事,並罷內行廠與西廠。日後,特務機構之一的西廠未再重設。
這時候,明武宗已經是二十歲小夥子,不再是事事依賴太監玩伴的少年人。此後十年,他沉浸在“豹房”的天地一家春淫樂與四處巡遊的玩樂中,誘導他失德的不再是內廷公公,而是外鎮軍官江彬一類人。
“閣臣自(劉)瑾黨敗後,所用亦非甚不肖,時士大夫風氣未壞,特資擢用,所得亦多正人,而帝(武宗)之不可與為善,則童昏其本質也。”(孟森語)
劉瑾亂政,確實引起社會動亂。他被殺兩個月後,河北地區就有劉六、劉七起事;四川保寧劉烈率眾造反進攻陝西,不久廖麻子等人也自稱“掃地王”,眾達十餘萬,肆掠陝西、湖廣等地;江西方面,也陸續有王鈺五、汪澄仁、何積欽等人造反。可幸的是,明朝劉暉、王守仁、彭澤等人善戰善撫,幾年內陸續平亂,沒對明朝政府造成傷筋動骨之患。
現在,該交待一下誅殺劉瑾的主策劃楊一清和張永。
在張永援引下,楊一清在劉瑾敗後入朝,拜戶部尚書,不久改吏部尚書,加太子少保。明朝六部中,吏部權最重,連巡撫等官皆由吏部任用,吏部長官自可以隨意任用自己人。為報謝老楊,張永不遺餘力。
楊一清為人精敏時政,愛惜士大夫。他不喜金錢,饋謝之資,緣手即散,因此廣得人心。明武宗後期,錢寧、江彬亂政,楊一清辭官回鄉。明世宗繼位,特別敬重楊一清,詔其以少傅之銜總制陝西三邊軍務奇Qisuu。сom書。宰相行邊,實由楊一清而始。明世宗還下詔褒美,把老楊比之為郭子儀。再後,楊一清遭張瑰排擠,落職閒住,鬱郁而死。
楊一清天閹之人,無鬍鬚,容貌寢陋,但為人博學善權變,特別曉暢邊事,可以說是明武宗一朝最有才幹的臣子,不少人把他比為唐玄宗時的賢相姚崇。
張永呢,當時號稱是“輯寧中外,兩建奇勳”(把平安化王之亂和擒誅劉瑾頭功都弄在他身上),其兄弟二人皆被封為伯爵。張永本來想自己受封為侯爵,因閣臣不同意作罷。正德九年,他督兵宣大,擊敗入侵的蒙古人。
明世宗即位後,御史彈劾張永與谷大用等人“蠱惑先帝(武宗),黨惡為奸”。張永被詔令退職。嘉靖八年,還是楊一清上疏直言,奏言張永有誅劉瑾大功,他得以重被起用,提督京城團營。由於年紀已大,張永不久即病死於任上,實為善終。
這個公公早期為太監“八虎”之一,作惡想必不少,但有主謀誅除劉瑾大功,其餘就不算什麼了。
人生如戲荒嬉一生
——明武宗的後十年
明武宗剮殺劉瑾後,政局並未有起色。當時他已經二十歲,血氣充盈,精力充沛,又天性好動,所以,武臣江彬,就宿命般進入了他的視野。
江彬是宣府人,軍將出身,最早以蔚州衛指揮僉事這樣的下級職務得以顯身。正德六年(1511年)河北等地劉六、劉七等人起事,蔓延迅猛,北京城內明軍懦弱不能制敵,明武宗就派太監谷大用與閣臣李東陽等人商議,想調邊兵入京畿滅賊。
李東陽切諫,首先,他認為宣府等地乃防守漠北蒙古部落的重要防衛大鎮,抽調勁軍離崗,會對國防產生巨大威脅;其二,邊軍入調,京軍出防,本末倒置。京軍在內怯懦,出外又恃勢淫佔,讓他們守邊,肯定缺乏戰鬥力,大肆擾民帶來禍害。而且,胡亂調換京軍、邊軍,容易使軍士思亂,很有可能造成變起中途的後果……
說了半天,啥用沒有,明武宗我行我素,轉天降內旨調守邊軍隊入京。
當時,江彬官任大同遊擊,隨大同總兵張俊入調。“過薊州,殺一家二十餘人,誣為賊,得賞。”《明史》此說或存可疑,但悍將狡狠,已初露端倪。
江彬不是太監那樣陰柔便佞之人,他作戰勇猛,生死置之度外。在與農民軍淮上交戰時,身中三箭,其中一箭從面頰射入,鏃出於耳,江彬手拔而出,拍馬繼續作戰,確實是一員神勇猛將。
正德七年(1513年),各地農民軍造反漸息,入調各部邊兵還鎮大同、宣府(這也說明明武宗當年決定是正確的),經過北京時,明武宗犒賞諸軍,宴飲眾將。由於江彬事先送大筆金銀予明武宗寵臣錢寧,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