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與在這一帶駐屯的###軍第一百六十四團的一聯隊衝突,在激戰中。(午後4時)
《大阪朝日新聞》第二號外 昭和六年十二月二日
“本社飛機冒險飛行戰線的攝影”
——一日在奉天,長谷川照片部員手記——
“眼下的大虎山車站,有來往的###兵。
碰上北進的###裝甲列車。”
11月27日,日本軍與###軍展開了稀有的裝甲列車的遭遇戰,擊退了敵人後,奉關東軍的歸還命令,暫停進出大虎山,返回北寧線的巨流河、新民、白旗堡一帶。
交戰不及一小時,義勇軍幾乎將敵人全殲。日軍豈肯善罷甘休,不日,關東軍小野親率本部馬、步、炮兵,並3輛裝甲車,沿大鄭鐵路線搜尋前進。武藤大佐率領部下400多名配合其行動。強敵壓境,王顯廷臨危不懼,他率領一、二支隊的1000餘名,在中途佈陣,對敵人形成了包圍圈。三支隊從另外方向策應。與敵軍交戰兩個多小時,雙方互有傷亡,不分勝負。
《大阪朝日新聞》號外 昭和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以裝甲車打頭陣,我軍向北寧線前進。全軍鬥志昂揚。”
(在新民縣本社特派員27日發)
因26日夜,在天津日支交戰的訊息傳來,幾日來形勢很緊張,根據關東軍司令官的命令,為了應錦州方面告急,立即編成裝甲車,27日午前5時33分,在奉天站出發,一口氣跑北寧線,7時半渡過某河,8時到達指定地點。近幾天來,因公安隊擾亂,為警備到此的我方某隊,已接受了出動命令,為其準備很忙。
27日上午9時許,日軍混成第四旅團先頭部隊在飛機的配合下,以裝甲車開道,向西抵進。日軍達抵新民境內的青崗子附近時,耿繼周和項青山等部埋伏在鐵路兩側的抗日義勇軍,將日軍當頭阻擊,擊斃多人。東北軍滯留在車站附近的中山號裝甲車,也投入了戰鬥。義勇軍以裝甲車為掩護,奮力抵抗,日軍多次進攻,均被打退。這一仗從上午9時接火,一直打到下午3時,義勇軍重創敵人後,主動撤出,日軍再進入繞陽河車站。下午6時,日軍混成第3旅團主力也到達白旗堡。
。。
禦敵於圖謀之路(2)
與此同時,從營口和通遼出發的另外兩路日軍,也遭到遼南和遼北義勇軍的迎頭痛擊。西犯突遭挫折,關東軍司令部悲哀地作出判斷:“如果在大淩河的右岸正式打起仗來,將會發生事變以來未嘗有過的大會戰。”於是,第二天便無可奈何地後撤了。
阻擊戰初嘗勝果,黃顯聲建議救國會速派得力人員,潛往東北各地,組織和發動義勇軍。“則日人疲於奔命,前後受敵”,這樣一定會有益於抗日救亡。救國會採納了他的建議,派遣進步青年車向忱、宋黎、苗可秀等,分赴遼東三角地區、東邊道和北滿各地。
為了便於指揮和領導,救國會將遼寧地區的義勇軍,統一了番號,改稱“東北民眾自衛軍”。並按活動的區域和成立的先後,分別加以委任,到1931年底相繼委任了24路司令及若干支隊,掀起了義勇軍浴血廝殺、抗日救國的新高潮。
用血肉作殊死搏殺(1)
12月30日,佔領白旗堡的日本裝甲列車。號外解說詞:“歡迎我軍的溝幫子###老百姓。”
遼河結凍後,遼西義勇軍異常活躍,屢屢越過河東出擊,有時甚至與活動在瀋陽附近的義勇軍相呼應。遼北一帶的義勇軍,也對日軍側背構成了很大威脅。
《大阪朝日新聞》號外 昭和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向北寧線進出的我軍,結束了撤退,
因便衣隊破壞了鐵道路線,帶來很大障礙。”
(電通奉天28日發)
繞陽河至柳家溝的北寧線,在27日夜間,敵人便衣隊破壞了數處。對我軍歸還奉天的軍用列車通行帶來很大障礙。
新民縣是瀋陽以西的第一個城市。日軍將其佔領後,作為了西犯錦州的橋頭據點。為了阻止日軍西犯,打擊敵人的氣焰,耿繼周決定襲擊新民。在派人扮作小販和藝人先行潛入,摸清敵城防情況後,耿繼周兵分四路悄然抵進城下。隨著他的一聲令下,頓時槍聲大作。義勇軍高呼著“殺盡日本鬼”的口號,縱馬衝入城內,與敵人展開了巷戰。翌日晨三時許,因增援日軍乘裝甲車趕到搶佔了有利地形,耿繼周才率領隊伍撤出新民。義勇軍此起彼伏的襲擊,成為日軍進入遼西的障礙,關東軍參謀本部不得不部署兵力,應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