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4/4 頁)
站
欲向江南爭半壁(14)
言及明朝黨爭,有必要理順一下脈絡。
自萬曆朝張居正去世,昔日被壓制的言官力量忽然反彈,他們上書頻頻言事,指斥執政。黨論之興,自此勃然不可複製。此後,明神宗一朝的“爭國本”、“妖書案”、“禁宗案”以及癸巳京察引起的貶黜,門戶漸趨明顯,首輔沈一貫出於私心,為爭閣權,他對黨爭推波助瀾,終於造成朝臣派系交惡日甚一日的情況。
1594年(萬曆二十二年),吏部郎中顧憲成因在推選閣臣問題上惹惱明神宗,被黜為民,回鄉閒居。十年後,他在老家原有的東林書院中與高攀龍等人以講學為名,諷議朝事,品評人物,並與北京朝臣同志者遙相應和,終於形成了“東林黨”。
政治發展過程中,朝中又出現了宣黨,昆黨,齊黨,楚黨,浙黨,皆因其首領籍貫而加以命名。這些黨人互相勾結,與東林黨人作對,只要是他們的異己,他們就把對方斥為“東林黨”,這才造成東林勢力中正人越來越多的局面。
而後,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的發生,更使得晚明黨爭趨向一個高潮。三案之中,東林一系大都為持正君子,但也造成朝野諸黨聯合、共擊東林的局面。
明熹宗繼位後,魏忠賢大太監亂政,便與東林黨的對手們聯手,形成閹黨勢力,霍維華、崔堅秀、阮大鋮等人紛紛加入,形成了“五虎”、“五彪”、“十狗”、“四十孩兒”等陣容強大的閹黨集團。有皇帝和魏公公撐腰,這些人在朝中大翻盤,屢興大獄,接連以熊廷弼“封疆案”為由頭,弄死了東林黨楊漣、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顧大章等“六君子”,然後編著《三朝要典》,以官方語言,對萬曆三案等事進行歪曲記錄,從意識形態上把東林黨人描述成罪不可赦的大奸巨惡。
崇禎繼位後,誅除魏忠賢,大除朝中閹黨。而後,在翰林編修倪元璐等人發起下,正直朝臣們紛紛要求為東林黨人平反昭雪。對此,崇禎帝大力支援,下旨焚燬《三朝要典》。可值一講的是,當時的侍講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