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蔣介石日記解密
“我小時候是不知道誰是蔣介石的。”在臺灣長大的梁文道先生說,“我在臺灣上學的時候,我們只知道蔣中正,……我們甚至不會叫他做蔣中正,我們都叫他做蔣公,他死了之後我們就叫他做先總統蔣公。”
在大陸,蔣介石卻是個家喻戶曉、童叟皆知式的人物,可惜,名字前往往被冠以“人民公敵”“反動派”“獨夫民賊”等,甚至一度被稱為“蔣該死”“蔣光頭”,至於“蔣中正”“先總統蔣公”,那自然也是“不知道”的。
像蔣介石這樣在評判的兩個極端徘徊的人物,史所少有。究竟哪一個更近“真實”,民國史研究專家楊天石近年來一直都在力圖找尋最真實的蔣介石,在調閱了美國胡佛研究院藏蔣介石日記手稿本後,楊天石先生相繼寫出了《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1》(2008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和《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2》(2010年華文出版社出版)。
新近出版的《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2》一書共收文21篇。其中16篇是新作,另幾篇原據大陸及臺灣收藏的蔣介石日記的摘抄本寫成,此次收入,根據近年開放的蔣介石日記原稿本作了修改和校訂。其中有兩篇,只採用了原作中的片段,全文幾近重新寫過。
不抵抗主義到底是誰提出來的? 楊天石先生在文中指出,九一八事變中,不抵抗命令出自張學良,而非如教科書上一貫所言是蔣介石的指示,事實上,九一八事變發生的當晚,蔣介石根本就不知道瀋陽的戰事。在以後的抗戰中,蔣介石還時不時在日記中警惕自己:“中國若要自取滅亡,俯首而上斷頭臺則已,否則除抗戰拼命以外,再無第二道路矣。”(1938年12月16日)“我國堅決抗戰,實為保持我主權之獨立與領土主權之完整。不論國際局勢如何變化,我只求達到抗戰目的……日本果欲言和,自應將其侵入我國領土之陸、海、空軍全部撤退。”(1941年8月29日)
西藏問題上蔣介石的堅決立場 抗戰末期,英國首相丘吉爾染指西藏問題,甚至在太平洋會議上公然聲稱西藏是“獨立國家”,對此,蔣介石正告丘吉爾,藏事為中國內政,並在日記裡記述:“西藏為中國領土,我國內政決不允許任何國家預問。英國如為希望增進中英友義,則勿可再幹涉我西藏之事。如其不再提時,則我方亦可不提;如其再提此事,應請其勿遭干預我國內政之嫌,以保全中英友義。”(1943年5月17日)
蔣介石反對用原子彈襲擊中國大陸 蔣介石敗退臺灣後,一直想著光復大陸,後來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的時候,美國主動提議,說乘此機會,可以出借原子彈,讓蔣介石*,蔣介石當然知道原子彈的厲害,也知道此物對他*會很有用,然而,他更清楚,一旦使用子彈,就成了民族的罪人,因此毅然拒絕,並在日記裡寫道:“杜魯門與美國朝野主動對*使用原子彈,應設法打破之。”(1950年12月1日)
蔣經國在蘇聯被扣押後,怎樣平安返回? 蔣經國早年留學蘇聯,四一二政變後,被蘇聯扣留,成了蘇共要挾蔣介石的籌碼,作為父親,蔣介石經常在半夜“念兒亦甚”,作為一國之領袖,蔣介石又不得不以大局為重,當宋慶齡提出以蘇聯間諜牛蘭夫婦交換蔣經國時,蔣介石斷然拒絕,“餘寧使經國不還,或任蘇俄殘殺,而決不願以害國之罪犯以換親子也。絕種亡國,乃數也。餘何能希冀倖免!但求法不由我犯,國不由我而賣,以保全我父母之令名,使無忝所生則幾矣。區區後嗣,豈餘所懷耶!(1931年12月16日)
此外,書裡還提到:在毛澤東《論持久戰》之前,蔣介石等國民黨人早就有了“持久戰”的思想!國民黨敗退臺灣後,蔣介石在哪些方面作了反省。德國內部希望推翻希特勒者向蔣介石求助時,蔣的態度反應,等等。
忘了說了,在蔣介石的日記裡,若提到日本,多以倭代之,很少有日本之稱。
《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自序(1)
本書是拙著《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的第二集。
人的正確的歷史觀念從哪裡來?答曰:從史實研究中來。客觀存在的歷史實際是檢驗一切歷史觀唸的標準。符合史實的觀念是正確的,反之則為謬誤。既往的一切歷史觀念都要經受客觀存在的歷史實際的檢驗。正確者堅持,不正確者修正。這是歷史學不斷發展、更新的基礎,也是必由之路。
不研究史實,不可能獲致正確的歷史觀念,這是常識。但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