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1/4 頁)
,這是我們不可征服的物質基礎。”它不僅支援了艱苦的抗戰,而且積累了經濟建設的經驗,培養了一批幹部,這是不能拿數字來計算的無價之寶。
在這個時期中,毛澤東還要求邊區政府全力支援農民發展生產。他認為農民富裕起來了,才能有力地支援抗戰。西北局和邊區政府根據毛澤東的指示,採取了三項措施:第一,制定優待移民、難民的政策,鼓勵他們開荒生產;第二,開展減租減息,調動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第三,倡導勞動競賽,表彰勞動模範。這些措施推動了群眾性的大生產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湧現出大批勞動英雄。農民獲得實際好處後,更加把自己的命運同共產黨、八路軍緊緊地聯在一起。
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毛澤東號召開展變工互助,把農業勞動力組織起來。毛澤東後來總結這樣做的好處是:“在農民群眾方面,幾千年來都是個體經濟,一家一戶就是一個生產單位,這種分散的個體生產,就是封建統治的經濟基礎,而使農民自己陷於永遠的窮苦'奇/書/網…整。理'…提=。供'。克服這種狀況的唯一辦法,就是逐漸地集體化;而達到集體化的唯一道路,依據列寧所說,就是經過合作社。”毛澤東強調:組織起來,“這是人民群眾得到解放的必由之路,由窮苦變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抗戰勝利的必由之路。每一個共產黨員,必須學會組織群眾的勞動。”(41)
邊區只有很少的一點工業。毛澤東認為,它的數目雖小,意義卻非常遠大,是最有發展、最富於生命力、足以引起一切變化的力量。他在給博古的一封信中寫道: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基礎是工廠與合作社(變工隊在內)而不是分散的個體經濟,是機器而不是手工,“這是馬克思主義區別於民粹主義的地方”。“現在的農村是暫時的根據地,不是也不能是整個中國民主社會的主要基礎。由農業基礎到工業基礎,正是我們革命任務。”(42)
精兵簡政這個“極其重要的政策”是黨外人士、不久擔任陝甘寧邊區政府副主席的李鼎銘提出來的。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在陝甘寧邊區二屆一次參議會上,李鼎銘等提出有關財政問題的提案,建議“政府應徹底計劃經濟,實行精兵簡政主義,避免入不敷出經濟紊亂之現象”。還提出了五項具體實施辦法。這個議案提出後,曾產生爭議。有些人擔心這會使邊區在遭到敵軍進攻時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抵擋。毛澤東看到李鼎銘等的提案後非常重視,他把整個提案抄到自己的本子上,重要的地方用紅筆圈起,並在一旁加了一段批語:“這個辦法很好,恰恰是改造我們的機關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對症藥”。(43)毛澤東後來說:“‘精兵簡政’這一條意見,就是黨外人士李鼎銘先生提出來的;他提得好,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採用了。”十二月,中共中央發出精兵簡政的指示,要求切實整頓黨、政、軍各級組織機構,精簡機關,充實連隊,加強基層,提高效能,節約人力物力。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陝甘寧邊區先後進行三次精簡,取得很大成效。
中共中央下決心實行精兵簡政的主要原因,毛澤東當時是這樣說的:“敵後的嚴重的必然趨勢就是縮小。敵後變化是突然的,在事變後再幹就被動,故要主動和定出辦法”,(44)“在目前,戰爭的機構和戰爭的情況之間已經發生了矛盾,我們必須克服這個矛盾。敵人的方針是擴大我們這個矛盾,這就是他的‘三光’政策。假若我們還要維持龐大的機構,那就會正中敵人的奸計。假若我們縮小自己的機構,使兵精政簡,我們的戰爭機構雖然小了,仍然是有力量的;而因克服了魚大水小的矛盾,使我們的戰爭的機構適合戰爭的情況,我們就將顯得越發有力量,我們就不會被敵人戰勝,而要最後地戰勝敵人”。(45)依據這種分析,毛澤東強調精兵簡政是克服困難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政策”。
為了切實貫徹中共中央關於精兵簡政的精神,毛澤東多次致電華北、華中各抗日根據地,要求他們下大決心實行徹底的精兵簡政,否則“弄到民困軍愁,便有坐斃危險”。(46)在這期間,為了加強陝甘寧邊區的領導,他派原中央西北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李維漢到邊區政府工作,希望他到任後,團結內部,在執行黨的各項政策中帶個頭,自覺承擔起試驗、推廣、完善政策的任務。(47)毛澤東還為陝甘寧邊區等抗日根據地的精兵簡政工作制定出具體原則和辦法。他強調:這一次精兵簡政,必須是嚴格的、徹底的、普遍的,而不是敷衍的、不痛不癢的、區域性的。在這次精兵簡政中,必須達到精簡、統一、效能、節約和反對官僚主義五專案的。毛澤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