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第2/4 頁)
新八軍等部一萬人起義,對這次戰役的勝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平漢路戰役,是繼上黨戰役後由晉冀魯豫部隊進行的又一個規模較大和比較徹底的殲滅戰,對當時國內形勢的演變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九五九年,國民黨在臺灣的“國防部”編了一部《戡亂戰史》,對這個戰役作了如下評述:“是役(按:指平漢路戰役,國民黨方面稱之為漳河戰鬥)之後,我軍對平漢路既未打通,匪更奄有晉冀、冀魯邊之有利態勢,對華中形成極大威脅;對華北更肆意竄擾,南北隔離,使我對接收華北工作發生極大的困難,爾後惟依空運部隊接收平津,究以兵力有限,形成孤立,使政略、戰略陷於被動,影響爾後之作戰實至深鉅。”
對平漢路大捷,毛澤東十分高興。他致電正在重慶進行談判的周恩來等,告訴他們:“高樹勳率兩個師起義,影響極大。”“此戰勝利後,將給‘剿匪’軍以大震動,我們擬公開發表”。“現今劉鄧清查繳獲檔案,為數必多,擬公開發表,擊破國民黨之誣衊宣傳。”④十一月五日,他為新華社撰寫了《豫北冀南戰場勝利捷報》的新聞報道。同一天,他以中共發言人的名義,發表談話,用平漢路戰役的例項,駁斥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吳國楨所謂“政府在此次戰爭中全居守勢”的談話,指出:“由彰德北進一路,攻至邯鄲地區之八個師,兩個師反對內戰,主張和平,六個師(其中有三個美械師)在我解放區軍民舉行自衛的反擊之後,始被迫放下武器。這一路國民黨軍的許多軍官,其中有副長官、軍長、副軍長多人,現在都在解放區,他們都可以證明他們是從何處開來、如何奉命進攻的全部真情。這難道也是取守勢嗎?”⑤
對於高樹勳的率部起義,毛澤東更是備加讚揚。十二月十五日,他在《一九四六年解放區工作的方針》這份黨內指示中,決定把“開展高樹勳運動”,作為解放區十大工作任務的第二項,指出:“為著粉碎國民黨的進攻,我黨必須對一切準備進攻和正在進攻的國民黨軍隊進行分化的工作。一方面,由我軍對國民黨軍隊進行公開的廣大的政治宣傳和政治攻勢,以瓦解國民黨內戰軍的戰鬥意志。另一方面,須從國民黨軍隊內部去準備和組織起義,開展高樹勳運動,使大量國民黨軍隊在戰爭緊急關頭,仿照高樹勳榜樣,站到人民方面來,反對內戰,主張和平。”⑥
在平漢路戰役前後,毛澤東還組織指揮了平綏路作戰、津浦路作戰以及其他一些重要戰役,取得了重大勝利。
中國共產黨在一九四五年最後三個月內在軍事上取得的一連串勝利,產生了明顯的效果,再加上美國政府對華政策的某些調整,廣大人民反對內戰、要求實現國內和平,終於迫使蔣介石不得不同意中共代表團提出的無條件停戰的建議,在一九四六年一月十日同中國共產黨簽訂了停止國內衝突的協定。中國的土地上(除東北外)出現了暫時和平的局面。
過分緊張的工作,終於使毛澤東在十一月中旬病倒了。
他得的是神經系統的疾病。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神經疲勞”。當時任中央書記處辦公室主任的師哲回憶:“十一月,毛主席的身體狀況越來越令人擔憂。我每天都要看他幾次。他有時躺在床上,全身發抖,手腳痙攣,冷汗不止,不能成眠。他要求用冷溼毛巾敷頭,照做了,卻無濟於事。”⑦經過書記處幾位領導人研究並一再勸說,毛澤東終於同意暫時集中一段時間治病養病,歷來黨內的重要文電,一般都由毛澤東自己起草。但在十一月十四日他起草了給東北局及晉綏、晉察冀軍區等九份電報後,一直到一九四六年三月五日出席歡迎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的宴會,長達近四個月的時間內,他起草的電報只有九份,其中有三份電報是比較長的,就是已收入《毛澤東選集》的《一九四六年解放區工作的方針》科《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以及十一月十五日致東北局關於作戰部署的電報,其餘六份都只有數十字至百餘字。
毛澤東養病期間,仍然密切關注著全黨的大事。他養病的地方,最初是在柳樹店附近的聯防司令部幹部療養所。由於這裡離中央和總部比較遠,不能及時瞭解有關情況,後來又搬到王家坪的桃林。為毛澤東治病的,除原有的醫務人員外,還有兩位蘇聯醫生:阿洛夫和米爾尼科夫。他們是斯大林應中共中央的要求選派來的,還帶來一些新的醫療器械和新研製的特效藥。阿洛夫過去曾長期在延安為中共中央領導人看病,一九四五年十月才離開延安回蘇聯,十二月間又返回延安,他對毛澤東的身體狀況比較熟悉。由於他們的精心治療,又由於在一段時間內減少了繁重的工作,一九四六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