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1/4 頁)
攻打南昌、九江。毛澤東從攻打長沙失利的教訓中已經認識到,這樣做是不能取得成功的,但又不便同中央決定和紅一方面軍內許多幹部的意見公開對抗,只能以“有計劃、有配合、有步驟地奪取南昌、九江”為理由,決定將部隊先向南昌以南的袁水流域推進,等待戰機。
根據這個決定,紅一軍團的三個軍分別從十四日拂曉開始撤出吉安,移師向北。
毛澤東隨同紅一方面軍總部在十月十七日抵達峽江縣城,召開總前委會議。這時,國民黨各派軍閥之間的中原大戰已將結束。在討論時局問題時,毛澤東指出嚴重的局勢即將到來。他說:“我們認為統治階級的軍閥混戰,暫時決不能調和停頓,但也不會繼續擴大到底。”“要知道階級矛盾超過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時,反動統治階級必聯合的來進攻革命。”
對如何鞏固已經擴大了的革命根據地,會議也進行了討論。毛澤東指出:“對於土地問題,我們認為一定要徹底的平均分配,才是對的。只有執行沒收一切平均分配,才能爭取廣大的貧農群眾,才能徹底推翻封建剝削,才能保障社會主義勝利的前途。對於資本問題,我們認為目前無條件的沒收一切工廠商店是不對的,應該沒收反革命的商店與軍閥官僚資本的工廠商店,對於不是違反蘇維埃勞動法的資本,應用工人監督資本的方法來限制他,克服他的陰謀(移開資本,怠工不辦貨)。”⒄
會後,朱德、毛澤東命令:“方面軍以直佔南潯路、待機略取九江、南昌之任務。第一步擬先殲滅高安當前之敵而佔領之。”⒅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命令中對南昌、九江是“待機略取”,而“第一步”只是攻取高安。十月二十二日,紅一方面軍總部到達清江縣的太平圩,並已獲悉國民黨軍隊正在大批開入江西。第二天,毛澤東在太平圩召開總前委會議,“決先在袁水與瑞州河之間佈置工作,以主力沿袁水配置發動這一帶的群眾,籌措給養,竭力準備與敵決戰的條件,暫以七天為期。”⒆二十九日又命令:“本方面軍擬仍在原地區延長工作三天”。⒇這樣,部隊實際上不再向北推進。
鑑於局勢日趨嚴重,十月二十五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一方面軍總部後撤三十里,移至新餘縣羅坊,召開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和江西省行委聯席會議。這是一次極為重要的決策會議。
當時得到訊息:國民黨軍隊先頭部隊已到清江,同紅軍只有一江之隔。會上,毛澤東根據當前敵情的變化,明確地提出:“在強大的敵人進攻面前,紅軍決不能去冒險攻打南昌。南昌是敵人重兵駐守的地方,紅軍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攻打大城市。紅軍必須採取‘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退卻到根據地去,選擇好戰場,創造有利條件,充分依靠人民群眾,實行人民戰爭。把敵人放進來,才能集中力量消滅敵人。”(21)
開始討論時,少數人不贊成這個主張,李文林、袁國平提出:“不打南昌、會師武漢,就是違背中央精神,就會斷送中國革命。”(22)多數人如朱德、周以慄、羅榮桓、曾山、陳正人等支援毛澤東的主張。經過反覆討論,會議對打不打南昌、九江這個問題基本上統一了認識。第二天,聯席會議一致透過決議——《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一方面軍及江西黨的任務的指示》,提出目前的戰略是“在吉安南昌之間一帶地區發動廣大的群眾,籌措給養,同時加緊後方的群眾調動與給養籌措,準備與敵人作大規模的決戰,消滅敵人主力,實現全省勝利”。(23)
滕代遠後來回憶說:“經過充分討論和毛主席以及長江局代表周以慄的耐心說服,我們接受了毛主席不去打南昌的正確意見。當然我們的轉變並不是開一次會議解決問題的,而是毛主席費了很大的功夫,盡了最大的耐心,開了許多次會,我們的思想才通了。另一方面,當時我們也感到在強大的敵人面前,我們的力量不能分散,而要集中,要團結對敵,如果在這個問題上意見不統一,就會導致分裂,對革命不利,所以我們同意了毛主席的正確意見。”(24)
但在聯席會議上,對“誘敵深入”的方針仍沒有取得統一的認識,所以在決議上並沒有把它寫上。十月三十日,從偵察得知,國民黨多路軍隊約十萬人已經出動,向紅軍和根據地推進,局勢十分嚴峻。毛澤東立即召開總前委緊急會議討論,大家認為,從敵強我弱這個實際狀況出發,要戰勝敵人的“圍剿”必須退到根據地腹地才有可能,於是確定了“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25),並決定整個方面軍東渡贛江,由原來在湘江、贛江之間轉移到迴旋和發展餘地都大得多的贛江以東廣闊區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