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4 頁)
戰指揮權屬總司令總政委,作戰計劃與決定權屬中革軍委,關於行動方針中央局代表有決定權,會議只限於軍委會議。”(44)但中央局仍堅持由周恩來兼任紅一方面軍總政委,周恩來再次寫信向中央局進一步陳述:這將“弄得多頭指揮,而且使政府主席將無事可做”。“澤東的經驗與長處,還須儘量使他發展而督促他改正錯誤”。信中堅持由毛澤東擔任紅一方面軍總政委,強調“有澤東負責,可能指揮適宜”。(45)
八月上旬,毛澤東在興國出席中共蘇區中央局會議,主張設在後方的中央局“不要干涉前方的軍事行動”。會議經過爭論,同意毛澤東提出的外線作戰要在有勝利把握的情況下進行的建議,決定紅一方面軍主力在贛江以東的地區北上作戰,先消滅樂安、宜黃的國民黨軍隊,再打由贛江以西或由南城、南豐等地前來的援軍,進而威逼和奪取吉安、撫州(臨川),以配合鄂豫皖、湘鄂西根據地紅軍反“圍剿”鬥爭。這次中央局會議決定,在前方組成由周恩來任主席,毛澤東、朱德、王稼祥為成員的最高軍事會議,負責決定前方的行動方針和作戰計劃;毛澤東任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會後,中革軍委正式釋出命令,任毛澤東為紅一方面軍總政委。
中革軍委根據興國會議精神,在八月八日下達關於發起樂安、宜黃戰役的軍事訓令。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率領紅一方面軍佯作向西行動以迷惑對方,主力卻秘密北上,經過一星期的急行軍,到達樂安附近,對方還沒有察覺。
八月十五日,毛澤東、朱德簽發訓令,突然向樂安縣城發起攻擊。十七日,攻克樂安。二十日攻克宜黃。二十三日又乘勝佔領南豐。
樂安、宜黃戰役是成功的。這一仗,行動隱蔽,出敵不意,速戰速決,各個擊破,殲滅國民黨軍第二十七師,俘虜五千多人,繳獲長短槍四千餘支以及一批軍用物資,創造了在一週內連克三座縣城的成績,直接援助了鄂豫皖與湘鄂西兩蘇區和紅軍的反“圍剿”作戰。
樂宜戰役取得勝利後,下一步如何行動?蘇區中央局在前方和在後方的成員之間發生了嚴重分歧。在前方指揮作戰的周、毛、朱、王從實際情況出發,沒有按照蘇區中央局原定計劃向國民黨軍隊重兵集結的地區推進——西取吉安或北攻撫州,而是揮師東進,攻打南城,準備開啟贛東局面。當紅一方面軍主力進抵南城近郊時,發現國民黨軍隊已在這裡集中三個師準備固守,並有援軍趕來,當地地形也不利於紅軍作戰。周、毛、朱、王立刻當機立斷地改變攻打南城的計劃,將紅軍主力退卻到根據地內的東韶、洛口,隨後又撤至寧都以北的青塘一帶休整,尋求戰機。
可是,在後方主持蘇區中央局工作的領導人不同意前方的佈置,批評他們在撤圍南城後,“不迅速向西求得在宜黃以西打擊陳(誠)吳(奇偉)則是缺點”,“撤退東(韶)洛(口)”,“再撤退寧都青塘待敵前進,我們認為是不正確的決定”,“這給群眾以十二分不好影響”。(46)他們一再催促紅一方面軍繼續北上,威脅南昌,以減輕“圍剿”軍對鄂豫皖、湘鄂西等蘇區的壓力。在前方的周、毛、朱、王在九月二十三日覆電蘇區中央局,明確指出:“出擊必須有把握的勝利與消滅敵人一部,以便各個擊破敵人,才是正確策略;否則,急於求戰而遭不利,將造成更嚴重錯誤。”相隔一天,蘇區中央局再電周、毛、朱、王,說:“我們不同意你們分散兵力,先赤化南豐、樂安,逼近幾個城市來變換敵情,求得有利群眾條件來消滅敵軍”,“這在實際上將要延緩作戰時間一個月以上”,“可以演成嚴重錯誤”。(47)
同日,周、毛、朱、王致電蘇區中央局,堅持原定作戰計劃,並強調指出:“現在如能馬上求得戰爭,的確對於鄂豫皖、湘鄂西是直接援助,並開展向北發展的局面,我們對此已考慮再四。但在目前敵情與方面軍現有力量條件下,攻城打援部隊是無把握的。若因求戰心切,魯莽從事,結果反會費時無功,徒勞兵力,欲速反慢,而造成更不利局面。”(48)
毛澤東、朱德根據前方最高軍事會議的決定,在二十六日發出紅一方面軍向北工作一個時期的訓令:在目前敵軍堅守據點、向中央蘇區遊擊進擾與迅速佈置大舉進攻的情況下,“決心在宜(黃)、樂(安)、南豐之間以戰備姿勢佈置目前的戰場”。(49)這是一個符合前線實際情況的正確決策。
蘇區中央局對紅一方面軍這個訓令十分生氣,又收到臨時中央七月二十一日長信和九月下旬要求在敵軍合圍前“擊破一面”的指示電,就致電周、毛、朱、王:“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