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鳩的《法意》、赫胥黎的《天演論》、斯賓塞的《群學肄言》等,他幾乎一一讀過,可以說相當集中地接受了一次較為系統的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啟蒙教育。他在這個圖書館第一次看到那裡牆上掛著的一張世界大地圖,那是每天經過時都要看到的。他才知道世界原來是多麼大,中國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湘潭縣在地圖上根本沒有。這個發現,對一個走出鄉關才一年多的知識青年來說,感受該是多麼新鮮和強烈!
又一個半年過去了。
毛澤東的自學生活雖然“極有價值”⑩,但已難以為繼。他遇到了難題:父親不支援他這種似乎是漫無目的的讀書,拒絕繼續供給費用。同時,他寄居的湘鄉會館也被佔了,住進了些被遣散的湘鄉籍士兵,經常滋事打架。這裡不能再住下去了。
他不得不面對現實來設計自己的未來,而對人生的選擇似乎還處於徘徊狀態。這時,他已是不乏閱歷的快滿二十歲的青年了。
① 埃德加·斯諾著,董樂山譯:《西行漫記》,三聯書店1979年版,第106—107頁。
② 毛澤連的回憶(1973年2月),引自高菊村等:《青年毛澤東》,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90年3月版,第8頁。
③ 毛澤東在北戴河同哲學工作者的談話,1964年8月18日。
④ 埃德加·斯諾著,董樂山譯:《西行漫記》,三聯書店1979年版,第109頁。
⑤ 埃德加·斯諾著,董樂山譯:《西行漫記》,三聯書店1979年版,第110、111頁。
⑥ 埃德加·斯諾著,董樂山譯:《西行漫記》,三聯書店1979年版,第110、111頁。
⑦ 蕭三:《毛澤東同志的青少年時代和初期革命活動》,中國青年出版社1980年版,第26頁。
⑧ 毛澤東:《本會總記》,《湘江評論》第4號,1919年8月4日。這裡說的“本會”,即湖南學生聯合會。
⑨ 埃德加·斯諾著,董樂山譯:《西行漫記》,三聯書店1979年版,第116頁。
⑩ 埃德加·斯諾著,董樂山譯:《西行漫記》,三聯書店1979年版,第120頁。
二、師範生
毛澤東決定重新回到學校讀書。
這時,湖南省立第四師範發出的一則不收學費、膳宿費也很低、畢業後即可擔任教師的招生廣告,引起了他的興趣。一年前,他考入全省高等中學的試題就是《民國肇造,百廢待興,教育、實業何者更為重要》,他以梁啟超的“以教育為主腦”之說立意下筆。現在,再三權衡,覺得自己將來還是最適合當教師。
一九一三年春,毛澤東考入五年制的第四師範。第二年春,第四師範合併到第一師範,毛澤東被編入第八班。四師是春季開學,一師是秋季開學,因此他重讀了半年預科,到一九一八年暑期在一師畢業,前後共做了五年半師範生。湖南第一師範學校,在長沙南門外妙高峰下,面對著滔滔北流的湘江:東側靠著粵漢鐵路。隔江望去,西岸是鬱鬱蔥蔥的嶽麓山。周圍的大自然環境是那麼優美。經常馳過的火車發出隆隆的轟鳴聲,又不時傳來時代的氣息。
第一師範建立於一九○三年,最初稱湖南師範館,前身是南宋著名理學家張棫講學的城南書院。同朱熹講學的嶽麓書院只有一江之隔。一九一二年改稱現名。它的規模、教師力量和裝置,都是毛澤東以往讀過的幾所學校所不能比擬的。校章規定的教育方針“除照部定教育宗旨外,特採最新民本主義”,即“道德實踐”、“身體活動”、“社會生活”,“各種教授應提倡自動主義”,很強調人格和學識的全面培養。學校還先後聘請了一批學識淵博、思想進步、品德高尚的教師,如楊昌濟、徐特立、方維夏、王季範、黎錦熙等。與毛澤東差不多同時,一批追求進步的熱血青年也紛紛考入第一師範,其中有蔡和森、張昆弟、陳章甫、羅學瓚、周世釗、李維漢、蕭子升、蕭子棫等。本來已是秀才,比毛澤東大十七歲的何叔衡,也一起考了進來。在當時的湖南,一師堪稱培養新青年的搖籃。
第一師範對毛澤東的成長無疑產生了十分巨大的影響。他在這裡打下了深厚的學問基礎,他的思想隨著新舊交替的時代前進,開始形成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政治見解,獲得社會活動的初步經驗,結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
當毛澤東進入一師時,中國正處於令人難熬和困惑的沉悶歲月。皇朝變成了共和,中國卻並未由此獲得新生。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