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3/4 頁)
快,到達靖遠、打拉池、中衛等地,打通了增援寧夏的通路,隔斷了紅軍主力同河西部隊的聯絡,這樣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奪取寧夏的戰略計劃已無法執行,被迫中止。孤懸河西的紅四方面軍三個軍二萬一千八百人,雖然控制了一條山地區,奮戰十多日,但這一帶的地形和生存條件十分不利,難以長期停留。十一月二日,徐向前、陳昌浩致電朱、張並毛、周請示行動方針,說明:“此方人稀、糧缺、水苦,大部隊難以作戰。”“若主力不能迅速渡河,此方各種關係不便久停時,即我方決向大靖、古浪、平番、涼州行,爾後待必要時再轉來接主力過河。”(45)九日,河西部隊經中央軍委同意後改向人口較稠密的涼州地區前進。十一日,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將紅四方面軍河西部隊改稱西路軍。西路軍開始獨立作戰。
奪取寧夏的計劃被迫中止後,中央軍委對河東的作戰方針是:逐次轉移,誘敵深入,求得在有利地區,集中優勢兵力殲滅國民黨軍一至兩個師,停止他們的進攻。這時,驕橫不可一世的胡宗聲孤軍深入,獨自分三路向豫旺縣進攻。十九日,彭德懷到山城堡前線主持召開前敵總指揮部會議,擬定山城堡作戰部署,命令各部迅即進到指定位置構築工事,待機殲敵。二十日凌晨五時,毛澤東又致電彭德懷說:胡宗南的丁德隆第七十八師,“有經山城堡、青崗峽向定邊之可能”。“打時,以首先消滅其一師、取得確定勝利後再打第二仗為原則。”(46)這時,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到前線慰問部隊,應彭德懷的要求,留下共同指揮作戰。紅軍各部向山城堡南北地區集中。
十一月二十日,丁德隆的第七十八師進佔山城堡等地。二十一日,彭德懷、周恩來指揮設伏的紅軍,突然向從山城堡東出的丁德隆師發起攻擊,將他們大部壓迫在山谷中,經過一天激戰,全殲該師一個旅又兩個整團,取得了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的第一次大捷。進攻鹽池的國民黨軍一部也被紅二十八軍擊潰。這次戰鬥,迫使胡宗南部全線後退,基本上停止他們對陝甘蘇區的進攻。
山城堡戰役的勝利,對擊破蔣介石的進攻,穩定陝甘寧根據地的局面,發展革命力量,促進國內和平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是對奠基西北的一份厚禮。
① 《王首道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3月版,第166頁。
② 《王首道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3月版,第167頁。
③ 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發言記錄,1935年11月3日。
④ 毛澤東在紅一方面軍營一級以上幹部大會上的報告記錄,1935年11月30日。
⑤ 徐海東:《生平自述》,三聯書店1982年12月版,第47、48頁。
⑥ 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給張聞天的電報,1935年12月1日。
⑦ 《王首道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3月版,第170、171頁。
⑧ 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報告記錄,1935年12月23日。
⑨ 張浩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發言記錄,1935年12月23日。
⑩ 《中共中央檔案選集》第10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3月版,第589—597頁。
⑾李維漢:《回憶與研究》(上),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6年4月版,第374、375頁。
⑿郭洪濤:《迎接毛澤東到陝北》,《說不盡的毛澤東》(下),中央文獻出版社、遼寧出版社1995年5月版,第371頁。
⒀中共中央瓦窯堡會議記錄,1935年12月17—25日。
⒁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報告記錄,1936年1月17日。
⒂毛澤東、張聞天、彭德懷給周恩來的電報,1936年2月17日。
⒃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佈告,1936年3月10日。
⒄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發言記錄,1936年3月23日。
⒅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報告記錄,1936年3月25日。
⒆毛澤東、彭德懷給張聞天的電報,1936年4月28日。
⒇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報告記錄,1936年5月8日。
(21)《中共中央檔案選集》第11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3月版,第796頁。
(22)毛澤東給彭德懷的電報,1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