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1/4 頁)
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記錄,1938年3月23日。
⒇毛澤東、劉少奇致朱德、彭德懷、朱瑞、劉伯承、徐向前、鄧小平、賀龍等並各省委、程子華、楊尚昆電,1938年3月24日。
(21)徐向前:《歷史的回顧》(下),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7月版,第606頁。
(22)《聶榮臻回憶錄》(中),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8月版,第394頁。
(23)毛澤東、彭德懷致朱德、任弼時電,1937年12月16日。
(24)《聶榮臻回憶錄》(中),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8月版,第398頁。
(25)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發言記錄,1938年2月8日。
(26)毛澤東致八路軍總部、長江局並告北方局的電報,1938年2月9日。
(27)毛澤東致周恩來、葉劍英的電報,1938年4月5日。
(28)《對平原游擊戰指示》,《六大以來》(下),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版,第307頁。
(29)毛澤東致項英、陳毅的電報,1938年2月15日。
(30)《對新四軍進行遊擊戰爭的指示》,《六大以來》(下),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版,第308頁。
(31)毛澤東致朱德、彭德懷及八路軍各師首長的電報,1938年6月27日。
(32)毛澤東、洛甫、陳雲、康生、王稼祥、劉少奇致王明、周恩來、博古、凱豐、葉劍英的電報,1938年8月6日。
(33)《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440頁。
(34)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常委會上的講話記錄,1938年5月10日。
(35)毛澤東:《目前抗戰形勢與黨的任務》報告提綱,手稿,1937年10月。
(36)《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442、443、447頁。
(37)周恩來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發言記錄,1939年8月4日。
(38)程思遠:《我的回憶》,華藝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131頁。
(39)訪問愛潑斯坦記錄,1985年5月7日。
(40)毛澤東在第十八集團軍延安總兵站檢查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記錄稿,1939年1月28日。
(41)《毛澤東書信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15頁。
(42)米契爾·布賴克福特:《卡爾遜與中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社1985年12月版,第219頁。
(43)毛澤東讀書日記,1938年。
(44)毛澤東讀書日記,1938年。
(45)莫文驊:《終生難忘的懷念》,《中共黨史資料》第41期,中共黨史出版社1992年4月版,第17頁。
(46)訪問史敬棠談話記錄,1991年2月2日。
二十一、從十二月會議到六中全會
抗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怎樣對待同國民黨的關係是一個極其重要而又異常複雜的問題。
以蔣介石為首的中國國民黨是當時中國最大的握有統治權的政黨。它有幾百萬軍隊和得到國際承認的外交地位。沒有它的參加,全民族的抗日戰爭就難以形成。抗戰開始後,它從對日妥協退讓轉為武裝抵抗,從長期的“剿共”轉為同共產黨合作,對民眾運動也有一定程度的開放。這些都是重大的轉變。抗戰初期,他在淞滬、忻口、徐州、武漢等會戰中也有相當積極的表現。看不到這些,在抗戰中不重視國共的合作,造成雙方關係的破裂,那就會犯“左”的錯誤。
可是,事情還有另外的一個方面。蔣介石對共產黨的疑忌太深。即使在雙方關係較好的抗戰初期,他仍然十分害怕共產黨和八路軍、新四軍的發展,千方百計加以限制,總想找機會加以“溶化”和消滅。對民眾運動的興起也有著根深蒂固的恐懼心理,不願和不敢放手發動民眾,只想用政府和正規軍的力量去抵抗日軍的進攻,這是抗戰初期正面戰場局勢迅速惡化的原因之一。國共兩黨關於“全面抗戰”還是“片面抗戰”的爭論,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要是看不到事情的這一方面,忘卻以往的歷史教訓,以為國民黨已經轉變得一切都好了,過分看重以至依賴國民黨,束縛自己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