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頁)
跳。
羌戎原來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民族,遠古時候已經有了記載。羌戎是個非常籠統的提法,涵蓋了眾多的部族,同時也散落在華夏大陸西北部、西部,甚至有的部族越過了長江,到達了大陸的西南部生活。從古代開始,就不斷有羌戎族人融入華夏族,開始農耕定居生活。
羌是個典型的遊牧民族,書中說其“所居無常,依隨水草。”族人更是“堪耐寒苦,同之禽獸”,久居苦寒之地,文明程度很低,體格卻練就的強悍如同野獸。但是在這種環境下卻鍛鍊了他們勇猛堅強的品性,“不立君臣,無相長一,強則分種為酋豪,弱則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為雄;殺人償死,無它禁令”;以戰死為吉利,病終為不祥。所謂“性堅剛勇猛”,就連婦女生孩子都不避風雪嚴寒,“婦人產子,亦不避風雪。”其種族堅韌可見其一斑。
羌的種族繁多,分佈廣泛。書中說“羌有百五十四種”。羌佔地頗廣,分散而居。羌地處苦寒,相對封閉。他們所居住的地方又大多是山區,部族分散徙居,之間的聯絡很少,也很難統一。
前朝曾使人以招撫為主,儘量少殺伐,羌人陸續歸降。乃在臨羌至浩亹沿湟水屯田。其後,繼續進行軍屯和移民墾種,且興水利、修道路、繕城郭。這些措施促進了羌族地區的發展和羌、漢兩族的融合。羌族畜牧業發達,農業也有些發展。羌人以畜產與漢人交換糧、布及手工業製品。
散佈在內地的羌人深受地方官吏和豪強的壓榨奴役,生活悲慘;留居河湟地區的羌戎則受邊境官吏土豪欺凌濫殺,亦不得相安。羌人持續不斷地進行反抗,成為千百年來極大的禍患。一些羌族豪強亦乘機殘破州郡,殺掠人民;漢羌人民均深受其害。
兩人邊看邊說,姚採瀾講完一本,江清山便再按她講的,再自己看一回。聽她講完再看書,果然清楚明白了好多。
江清山終於把問題搞了個大差不差,心裡頭很有些豁然開朗之感,覺得以前自己打仗時非常搞不懂的問題,如今清楚明白的看到了前因後果,這時方覺得自己那玉佩送的不冤。
姚採瀾看江清山那志得意滿的樣子,貌似很隨意的說了一句,“你以為書上這些全是對的?你有沒有念過書啊?你有沒有聽說過“盡信書不如無書”?你有沒有聽說過紙上談兵這句話?你有沒有聽說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你有沒有聽說過失之毫釐,謬之千里?”
我。。。
正妻 二十六 大伯
兩個人邊翻書邊扯皮的功夫,轉眼就到了小年。
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因此,灶王爺一定得伺候好了。於是,被禁了足的江清山也再次被特許出山,穿的人五人六的,跟著自家老爹和大哥一塊給灶王爺擺好桌案、放好貢品,再恭恭敬敬上柱香。
此事惹得姚採瀾一陣陣的心理不平衡。自己被禁閉的時候那可是完完整整的三個月啊,連個特許都沒有。怎麼到了江老二這裡,就老是有特殊情況呢!
公公啊,麻煩您老執法嚴明一點好不好?
不過,趁著江清山不再,姚採瀾也有了空閒,趕緊走了一趟錦繡莊。過年了,也得盤盤帳了,事情挺多的。
這兩年,憑著錦繡莊獨一份的經營方式,利潤還是挺可觀的,差不多平均一個月能賺個三四十兩的樣子。
章姨娘一向處事公道,自己只是出了本錢,別的全是姚採瀾在管,因此執意把姚採瀾所佔的份子由兩成長到了五成。
姚採瀾的錢袋子已經悄悄的有了些積蓄,心裡越來越踏實,說話的底氣也隱隱的越來越足了。
到了錦繡莊,小柳正忙得團團轉,姚採瀾也不管她,自己帶著水草好好的在林子裡溜了一大圈,好好的活動了一下腿腳,覺得自己這些天老是悶在春草堂,骨頭裡都快長出草來了。
雖然只有梅花、青松可賞,可姚採瀾覺得,光看著那些落了葉子的蕭蕭樹木,配了冬日裡陰霾的天空,都是有味道得很。空氣雖然冷冽,但別具清新意味。
中午在小院吃了飯,胃口極佳的吃了趙大娘拿手的冬筍蝦仁、蘿蔔丸子,又喝了一小碗鴨血粉絲湯。
姚採瀾的快樂來的很容易,吃了好吃的,天大的事也能換個好心情。然後又美美的小睡了一會,小柳才忙忙的趕過來,手裡拿了沉甸甸一部總賬。
姚採瀾大體翻了一下,一旁小柳給她講解一了一番,就把帳放在了一邊,等回去再細細算上一番。
趁今天有功夫,姚採瀾想好好的跟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