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他們幫過大忙,恐怕給他介紹了吳、常二位大師和學者也是原因之一。對侯先生的大禮,老舍先生自然不能消受,所以年年都要上前用力攙扶,但每回都未曾拗過侯先生的一片誠意。
。 最好的txt下載網
侯寶林先生二三事(3)
對吳曉鈴、羅常培也是一樣。
三
侯先生的拜年,還有一點是特別值得提及的。他除了給像老舍、吳曉鈴、羅常培這些大人物拜年而外,還要給一些普通人去拜年。而且也是年年必去。比如,在侯先生的自傳中提及的馬三姐和晁師傅等,便是他每年必拜之列的兩位。這些人可以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但侯先生仍幾十年如一日; 年年都去給他們拜年,而且每次去都要在經濟上給他們一些接濟。
何故?
說起來原因倒也簡單。就是因為在解放前,侯先生正處於啼飢號寒的境遇時,他們曾伸手給過他以無私的援助。侯先生在他的自傳中說,他在鼓樓賣藝時,年齡尚小,常常說一天相聲,掙的錢只夠吃飯,而沒錢住店。他只好到處“借宿兒”,即在收場子的時候,幫人家疊疊戲棚子。等睡時,把疊好的戲棚子往三條板凳上一擱,鑽到裡邊兒就解決了睡的問題。這一招兒對付夏天還好辦,可一到冬天就不靈了。戲棚子太薄,只能去租棉被。他掙的錢少,常常老欠著租被子的錢。那家人姓馬,是回民。他一沒錢住店,就只好去找馬家租被子。時間一長,欠的錢就多了。那位被他稱為“三姐”的人,見他人小,又守信用,常常揹著她爹把侯先生的被子錢免了:“我爹要問,你就說給我了!”年幼的侯先生一直心存感激。這件事說起來不大,但侯先生卻終生不忘。對晁師傅也是一樣。晁師傅對侯先生的幫助用現在的眼光來說,就更小了。他就是每天晚上散了場,都到晁師傅那兒去買“兩面焦”。所謂“兩面焦”,就是用棒子麵或小米麵烙的餅子。當時侯先生雖然個子不大,但肚子裡沒油水兒,吃的特別多。他要在晁師傅那裡買著吃,就只能買四個,吃不飽。晁師傅就讓他敲面鋪的門買一點面回來,給他用剩火烙。這樣兒,他就能吃五個,他就可以吃飽了。侯先生對此也是終身不忘!“沒有這些人,哪兒有我侯寶林呢?”所以,侯先生除給一些諸如老舍等曾為救活相聲做過貢獻的人拜年而外,就是給像馬三姐和晁師傅這樣兒的人去拜年。
對此,曾有人說他這是“四舊”。但侯先生從不這樣兒認為。他在自傳中說:“我沒念過書,沒有從書本上學來的什麼‘無產階級道德’之類的學問。但我從戲詞裡和老百姓的談話裡知道‘受人家滴水之恩,就當湧泉相報’。這些樸素的道理。我覺得做人就應當這樣,我就這樣去做……”從而,他不僅沒受“四人幫”那套歪理的影響,反而一直這樣兒堅持做了下去……有些人生活好了,像晁師傅,覺得到酒鋪喝二兩就是他晚年的幸福。侯先生就陪他去喝二兩。對馬三姐也是這樣。經濟上不需要幫助了,那就過年去看看她。一個人對過去給自己幫助過的人,給予一些報答並不難。但年年如此,永生不忘,這就不是一個簡單的知恩圖報的問題,而是做人的崇高境界了。而侯先生就是一個具有這樣境界的人。另外,相聲界乃至曲藝界曾受過他無私接濟的人就更多了。侯先生是一級演員,這在當時收入應該說是很高的了。但據耀文和侯錱說,他們小時侯生活並不富裕。侯是侯先生的愛女,但卻很少穿新衣裳,穿的竟是哥哥們穿小了的舊衣裳。但在接濟別人時,侯先生卻從不吝惜。先生在世時曾有人撰文褒揚過他的這種品質。但他對此卻說:“這不是我一個人如此。大凡從舊社會走過來的藝人很多都是這樣兒的。這是舊社會給我們逼出來的。我們不那樣互相幫襯,就活不下去……”我以為,他最終能夠成為相聲界的一代宗師和領軍人物,除了他本人具有天才和勤奮這些條件而外,那就在他的人品了。否則,他斷乎是不會有這樣崇高的威望的。
侯寶林先生的人品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說觀眾永遠是他的衣食父母,而觀眾,則永遠認為他是人民所喜愛的優秀演員。
侯先生雖然已經離開我們十四年了,但他卻依然而且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2007年9月5日修改
父親和土簸箕的故事
侯耀華
記得那前兒家裡有個土簸箕,用了很多年那種,用破了就用鐵皮補上,再破再補,再破再補,最後,那土簸箕沉的拿不起來了,都是補的鐵補丁。我呢,就趁我父親有一天不在家,把那個土簸箕,連帶一個分叉掉了毛的笤帚,全請入垃圾堆了,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