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階段——從技術上模擬意識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創造性的認識過程將會在群體中和在總體上得到延伸,並進入人類社會的一切領域,正像我們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憑藉各種媒介而得以延伸一樣。”儘管麥克盧漢本人與網際網路不相往來,但是他的精神卻與網際網路最是情投意合,他所描述的這種延伸用到網際網路上是最合適不過了。正如文字印刷是視覺的延伸,廣播是聽覺的延伸,電視是視覺和聽覺的延伸,而網際網路則整合了文字、廣播、電視甚至手機等諸多形式,成為人類更為強悍的延伸。現在,SNS卻試圖整合網路聊天(IM)、交友、影片分享、部落格、播客、網路社群、音樂共享、RSS、網路遊戲、電子商務等幾乎所有網際網路上的應用,成為“一切媒介的媒介”(保羅?萊文森,《數字麥克盧漢》),媒介是人的延伸,人在這裡順理成章地演化成一種媒介。
不妨聯想一下《駭客帝國》世界所呈現的場景:透過尼歐肉身的後腦勺的人機介面,他進入數字世界,分不清肉身是數字,還是數字是肉身,他穿越並戰鬥在過去和未來,但只見尼歐靜靜地躺在物理平臺上。這就像網際網路上的每一臺電腦、每一個IP,甚至每一個個人空間主頁都意味著一個真實肉身的所在。這種人與機器的高度連結乃至融合使我們得以在廣闊的世界中穿梭遨遊,並邁向未來。而我們不要忘記,儘管網際網路已經有些年頭了,但是SNS還只是一個嬰兒……
之前以內容為王的網際網路,在SNS的世界中,卻是以人為王。從早期的自上而下的“人…資訊”的Web 1�0時代,到自下而上的使用者創造資訊的“人…資訊…人”的Web 2�0時代,再到現在“人即資訊,資訊即人”的時代,這些使得以整理全球資訊為己任的搜尋之王Google也在“覬覦”SNS,推出iGoogle個性化首頁並強化個人互動中心,試圖整合使用者及旗下眾多Web 2�0產品。微軟則應景地將一個名為“人立方”的社會化搜尋引擎推出,Live�也搖身一變成為社交網路,而依託IM先天強大優勢的騰訊則意欲透過SNS矩陣打通騰訊資訊、遊戲、電子商務、搜尋、郵箱等個人增值服務,儘管網際網路上的資訊錯綜複雜,但與人發生關係後才更有意義和價值,而SNS正是以人為本。
正是如此,全球網際網路世界正在為SNS而瘋狂,SNS成為全球網際網路的趨勢。註冊使用者突破兩億大關,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Facebook更是在美國之外的地方全面開花:在英國排名第一,在法國排名第一,在土耳其,在西班牙,在歐洲多達十一個國家都是這樣,儼然一副全球一統的面孔。
第4節 全球網際網路為社會化網路而瘋狂(1)
網際網路是具有全球視野的美國發明,由電腦公司研發,得到軍方支援和美國政府資助,創造了電腦使用者與資料庫的全球俱樂部。
——利奧?希爾(Leo Sheer),1994新媒體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下的大眾媒體:傳送有限的資訊給同質的視聽大眾。
——弗朗索瓦?薩巴,1985有關全球化的想象,有關“世界是平的”的描述似乎一直很美好。最早的SNS社交網站Friendster的副總裁D*id L� Jones便聲稱,經過四年的跨國實踐發現,社交網站不需要本土化,“雖然各個國家的政治文化不同,但透過SNS都是為了交友,使用同一個系統再配合不同的語言就足夠了”。正如此種論調,無論是Facebook,還是MySpace,它們的全球化步伐看上去都是如此兇猛,前者開發出了能將其網站翻譯成中文、西班牙語、法語、德語、荷蘭語、義大利語、挪威語和波蘭語等世界各國語言的工具,而後者在包括中國、英國、愛爾蘭、德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在內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通了分站點。
但是實際上, MySpace和Facebook在韓國和中國都顯得無能為力。韓國,有Cyworld獨霸天下,中國的SNS市場則被校內網、51�、開心網、愛情公寓、網友天下、360圈等本土網站所瓜分,這顯然並非靠“同一個系統再配合不同的語言就足夠了”。
SNS的江湖,有Facebook、MySpace等非常大的門派,但是絕不可能阻止其他小的門派佔山為王。2009年4月份尼爾森所公佈的全球SNS社交網站資料顯示了巴西、德國、日本的SNS網站排名,除巴西的SNS市場被Google旗下的orkut佔據之外,德國和日本的社交網站的前三名均為本土網站。所以全球化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