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3/4 頁)
兇,能重能輕,不炊而沸,五味自生,王者盛德則出。
漢武帝元鼎元年五月五日,得鼎汾水上。
漢明帝永平六年二月,廬江太守獻寶鼎。出王雒山。雒或作雄。
漢章帝建初七年十月,車駕西巡至槐裡,右扶風禁上美陽得銅器於岐山,似酒尊。詔在道晨夕以為百官熱酒。
漢和帝永元元年,竇憲徵匈奴,於漠北酒泉得仲山甫鼎,容五斗。
吳孫權赤烏十二年六月戊戌,寶鼎出臨平湖。又出東部酃縣。
吳孫皓寶鼎元年八月,在所言得大鼎。
晉愍帝建興二年十二月,晉陵武進縣民陳龍在田中得銅鐸五枚。
晉成帝咸和元年十月辛卯,宣城舂穀縣山岸崩,獲石鼎重二斤,受斛餘。晉成帝鹹康五年,豫章南昌民掘地得銅鐘四枚,太守褚裒以獻。
晉穆帝昇平五年二月乙未,南掖門有馬足陷地,得銅鐘一枚。
宋文帝元嘉十三年四月辛丑,武昌縣章山水側自開出神鼎,江州刺史南譙王義宣以獻。元嘉十九年九月戊申,廣陵肥如石樑澗中出石鍾九口,大小行次,引列南向,南兗州刺史臨川王義慶以獻。元嘉二十一年十二月,新陽獲古鼎於水側,有篆書四十二字,雍州刺史蕭思話以獻。元嘉二十二年,豫章豫寧縣出銅鐘,江州刺史廣陵王紹以獻。
孝武帝孝建三年四月丁亥,臨川宜黃縣民田中得銅鐘七口,內史傅徽以獻。孝建三年四月甲辰,晉陵延陵得古鐘六口,徐州刺史竟陵王誕以獻。孝武帝大明七年六月,江夏蒲圻獲銅路鼓,四面獨足,郢州刺史安陸王子綏以獻。
明帝泰始四年二月丙申,豫章望蔡獲古銅鐘,高一尺七寸,圍二尺八寸,太守張辯以獻。泰始五年五月壬戌,豫章南昌獲古銅鼎,容斛七鬥,江州刺史王景文以獻。泰始七年六月甲寅,義陽郡獲銅鼎,受一斛,並蓋並隱起鏤,豫州刺史段佛榮以獻。
從帝升明二年九月,建寧萬歲山澗中得銅鐘,長二尺一寸,豫州刺史劉懷珍以獻。
漢宣帝元康二年夏,神雀集雍。元康三年春,神雀集泰山。宣帝元康三年春,五色雀以萬數,飛過屬縣。元康四年三月,神雀五采以萬數,飛過集長樂、未央、北宮、高寢、甘泉泰畤殿。元康四年,神雀仍集。漢宣帝五鳳三年正月,神雀集京師。
漢明帝永平十七年春,神雀五色集京師。
漢章帝元和中,神雀見郡國。
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白鵲見新野鄧縣,雍州刺史蕭思話以聞。元嘉二十六年五月癸酉,白鵲見建康崇孝裡,揚州刺史始興王浚以獻。
孝武帝大明七年三月辛巳,白鵲見汝南安陽,太守申令孫以獻。
晉惠帝永嘉元年五月,白鼠見東宮,皇太子獲以獻。
宋明帝泰始三年二月壬寅,白鼠見樂安,青州刺史沈文秀以獻。
漢昭帝始元元年二月,黃鵠下建章宮太液池中。
漢章帝元和二年二月,車駕東巡,柴祭岱宗。禮畢,黃鵠三十從西南來,經祠壇上東北過。
漢武帝太初三年二月五日,行幸東海,獲赤雁。
魏文帝初,鑊中生赤魚。
孫權時,神雀巢硃雀門。
孫皓天璽元年,臨海郡吏伍曜在海水際得石樹,高三尺餘,枝莖紫色,詰屈傾靡,有光采。《山海經》所載玉碧樹之類也。
晉武帝泰始二年六月壬申,白鴿見酒泉延壽,延壽長王音以獻。
晉成帝咸和九年五月癸酉,白鵝見吳國錢塘,內史虞潭以獻。
安帝義熙元年,南康雩都嵩山有金雞,青黃色,飛集巖間。
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湘州刺史南平王鑠獻赤鸚鵡。
孝武帝大明三年正月丙申,媻皇國獻赤白鸚鵡各一。
宋文帝元嘉二十四年十月甲午,揚州刺史始興王浚獻白鸚鵡。
孝武帝大明五年正月丙子,交州刺史垣閎獻白孔雀。
明帝泰始三年五月乙亥,白鴝鵒見京兆,雍州刺史巴陵王休若以獻。
漢桓帝延熹九年四月,濟陰、東郡、濟北、平原河水清。
宋文帝元嘉二十四年二月戊戌,河、濟俱清,龍驤將軍、青冀二州刺史杜坦以聞。文帝元嘉二十五年五月,徵北長史、廣陵太守範邈上言:“所領輿縣,前有大浦,控引潮流,水常淤濁。自比以來,源流清潔,纖鱗呈形。古老相傳,以為休瑞。”
孝武帝孝建三年九月,濟、河清,冀州刺史垣護之以聞。孝武帝大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