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在1895年也為這場戰爭辯護。他說:“它維護了我們的貿易利益。鑑於我們在太平洋的貿易優勢地位,我們需要控制夏威夷島並維持在薩摩亞島的影響力……尼加拉瓜海峽建成後,古巴島也勢必拿下。”
標準石油當然也屬於那些渴望開啟海外市場的美國公司。事實上,在所有美國公司中,它是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在1891年,它佔據了美國煤油出口的90%,控制著世界石油市場70%的份額。石油是美國第二大出口商品,僅次於棉花。1895年,標準石油買下位於舊金山一家獨立的石油公司,重新命名為加利福尼亞標準石油公司(即今天的雪佛龍),開始向中國大量出口石油。當時擁有4億人口的中國被視為美國的重要市場。
對於美國的商業利益推動的帝國主義傾向,參議員霍爾成為最雄辯、最直率的批評者之一。他並非閉關主義者,但他反對美國代表公司利益實行的違憲的“擴張主義”。霍爾堅決反對他所稱的美國的“帝國慾望”。19世紀90年代,艾達·塔貝爾和霍爾夫婦都租住在大華盛頓區一街。從艾達·塔貝爾的文字中不難看出,她很喜歡霍爾本人,也樂意參加他每週組織的討論。每週日上午,艾達·塔貝爾和租住屋的鄰居們都會去聽當時已七十高齡的霍爾針砭時弊。霍爾是個古典音樂迷,常常喜歡用音樂來為討論“加點兒料”。據艾達·塔貝爾回憶,霍爾對美國日益帝國化的傾向深感痛心。這種傾向有美國“僅僅出於貿易利益”而侵佔他國土地為證。霍爾相信這種傾向“違背了我們所有的理想”。
美國的軍事擴張在菲律賓遭到了大規模的民眾抵抗。1900年1月,參議員艾伯特·貝弗裡奇(Albert Beveridge)在參議院為美方的行為辯護時說:“菲律賓永遠都是我們的了……在美國本土,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擁有呂宋島那樣肥沃的平原和山谷,擁有那樣的大米和咖啡、糖和椰子、大麻和菸草……菲律賓的木材為全世界做傢俱都可以用100多年……宿霧的山上都是煤礦……有人說我們的戰爭行為是殘酷的。可是,參議員們,事實恰恰相反……你們必須記住,我們不是在跟美國人或歐洲人打交道,我們面對的是東方人。”
黑暗中的掠奪之手(12)
對於上述言論,參議員霍爾的回應充滿激情,至今仍是著名的反帝宣言:“但是,目前我們必須搞清楚的是,在沒有得到一個國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的國會能不能強行征服和統治這個國家……《獨立宣言》中宣揚的是不能統治他國領土,不能違背別人的意願和統治他們;因為你認為那是為了人家好,會給他們帶來自由,可人家不那麼認為。你沒有權利倚仗武力把你的《獨立宣言》、你的憲法、你的自由觀和價值觀強加到別人頭上。”
然而,像霍爾這樣持有反帝觀點的人畢竟是少數。對外的領土吞併繼續著,美國企業步步緊跟。在古巴,包括聯合水果、美國菸草和伯利恆鋼鐵在內的美國公司在短短几年之內迅速佔領了島上的核心產業。1900年,麥金利和布賴恩在總統競選中再次狹路相逢,布賴恩仍堅持他的反托拉斯觀點,這一次還加上了反帝國主義。選舉又一次傾向了麥金利。
一枚炸彈經歷了1872年南方開發公司的解散、1882年標準石油公司在俄亥俄州的解散,洛克菲勒還是挺了過來。1899年,他換湯不換藥,成立了新澤西州標準石油公司作為他所有業務的控股公司。新澤西州剛剛對其商業法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允許公司擁有其他公司的股份——這在美國尚屬首例。所謂控股,即一家公司擁有另一家公司的股份,有權決定其董事會成員,並控制公司政策和管理。耶金描述說:“新澤西州標準石油公司其實就是一家規模龐大的銀行,業內銀行,專為企業打擊競爭者提供資金。”這家公司控制著所有的成員公司,大權在握的是洛克菲勒。
1894年,《麥克盧爾》雜誌把艾達·塔貝爾從法國吸引回來,委託其開始了最終長達5年的對標準石油的調查。和大多數美國人一樣,艾達對洛克菲勒蛇一般的蛻皮功夫以及變色龍一般改頭換面的伎倆深感厭惡。艾達·塔貝爾的文章從1902年11月開始連載時,正如耶金所說:“就像一枚炸彈一樣。一月跟著一月,她將頑固的標準石油的陰謀和操縱徐徐展開……這些文章成了整個國家的話題。” 美國的報業巨頭塞繆爾·麥克盧爾(Samuel McClure)對艾達·塔貝爾說:“如今你成了全美國最有名的女人,人們談起你都帶著一種敬畏,連我都有點兒怕你了。”
一個個州、一個個產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