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第4/4 頁)
流露出困惑不解的神情。
朱可夫即時察覺到了,因而有些發窘。
於是,他隨機應變,又舉杯“祝賀我們在這次戰爭中的戰友在俄語中,”戰友“是個複合詞,它的第一詞就是”同志“,加上後一個詞即成”拿武器的同志ToBapищпоopyжцю“。
和盟友……
所取得的徹底擊敗法西斯德國的勝利“。
這樣,朱可夫總算糾正了他的口誤。
第二天,當朱可夫到斯大林的別墅去時,斯大林和在場的人都跟他開玩笑,說他那麼快就得到了丘吉爾這位“同志”。
7月24日,在全體會議之後,杜魯門走到斯大林跟前。
他們單獨談起話來,只有譯員在場。
丘吉爾離他們大約只有5碼。
他密切注視著這個重要的談話。
他知道杜魯門要說什麼,他目不轉睛地死盯著斯大林的面孔,看看有什麼反應。
丘吉爾後來回憶說:“斯大林的樣子似乎很高興。
一種新型炸彈!威力非常大!可能對整個抗日戰爭有決定性作用!……“
丘吉爾接著寫道:“而且我深信他聽到這個訊息後,並不瞭解這件事的重要意義。”
不一會兒,丘吉爾在等車時,發現杜魯門就在他的身旁。
丘問杜:“事情怎麼樣?”
杜魯門說:“他始終沒有提出一個問題。”
於是,丘吉爾便做出結論說:“因此我可以肯定,斯大林在那一天,對於英美兩國長期以來所從事的這項龐大的研究過程並沒有特別瞭解,也不知道美國在生產原子彈這一豪邁的冒險事業上,曾押上了4億英鎊以上的賭注。”
然而,丘吉爾過於自信了。
就在那一天,當斯大林會後回到住所時,就在朱可夫在場的情況下,馬上就跟莫洛托夫談到剛才與杜魯門的談話的內容。
莫洛托夫聽後說:“他們是想抬高身價。”
斯大林笑著說:“讓他們抬高身價好了。
應該告訴庫爾恰托夫加快我們工作的進度。“
1994年4月25日,美國《時代》週刊發表了《特殊使命》一書的摘要。
該書作者、前蘇聯克格勃間諜頭子帕維爾·蘇多普拉托夫披露了他們是如何竊取了原子彈秘密的。
此書說明,從1942年起,蘇聯的特工人員就一直跟蹤美國的原子彈研製計劃和工作程序,並取得了一切必要的情報和資料。
斯大林對此瞭如指掌,所以他對杜魯門在波茨坦所說的“原子彈”,也就處之泰然了。
波茨坦會議按計劃進行。
8月1日,三國政府首腦在這裡簽訂了《柏林會議議定書》,由斯大林、杜魯門和艾德禮1945年7月,英國舉行大選,結果工黨獲勝,其領袖艾德禮組閣。
從7月28日起,新首相艾德禮代替丘吉爾出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