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第3/4 頁)
難以支援。
到5月底,尼米茲被迫採取非常措施,在戰役高潮時調換指揮官:哈爾西接替斯普魯恩斯,麥凱恩換下米徹爾,希爾替換特納。
第5艦隊又改稱第3艦隊。
6月10日,美國艦隊撤離沖繩海域,開赴菲律賓的萊特灣。
日本飛機的狂轟濫炸,的確使美國艦隊遭到重大損失。
在將近3個月的頻繁攻擊中,總計炸沉艦艇36艘(最大的是驅逐艦),炸傷368艘(各類艦艇都有);炸死海軍官兵4907人,炸傷4824人。
在沖繩島上,美國第10集團軍損失慘重:官兵陣亡7374人,失蹤239人,負傷31807人。
集團軍司令西蒙·巴克納中將也在前線視察時陣亡。
總之,美軍為實施“冰山計劃”,拿下衝繩,共付出49151人的傷亡代價。
盟軍在攻佔沖繩之後,下一步計劃就是集中一切可用的兵力去攻打日本本土。
而在向日本本土進軍之前,同盟國之間首先要商討一系列重大問題:如何處理戰敗國德國、義大利及其歐洲僕從國,以及對日本作戰等等,於是蘇、美、英三國便決定召開波茨坦會議。
1945年5、6月間,經外交途徑商定,三國首腦會議在柏林召開。
但因柏林市區破壞嚴重,朱可夫元帥建議在柏林西郊的波茨坦召開。
那裡位於新公園內的德國皇太子的宮殿是個大型建築物,完好無損,有足夠的房舍可供與會者使用。
此外,附近的巴貝爾斯貝格小鎮到處是高階別墅,綠蔭如蓋,百花爭妍,最適於代表團的顯要人物下榻。
這個建議經莫斯科批准和美、英同意之後,朱可夫便下令進行緊張的修理和準備工作。
德國皇太子住的塞西莉宮有36個房間和一個巨大的會議廳(有3個進出口),但需進行大修。
美國人給他們的總統及其主要助手們的住房選擇了藍色;英國人給丘吉爾選擇了粉紅色;蘇聯代表團的住房則粉刷成白色。
在新公園裡,蘇聯的後勤人員還建造了大量花壇,栽種了近萬株各色花草,好幾百棵觀賞樹木。
會議大廳中央放著一張十分光亮的圓桌,這是特地在莫斯科訂做的;因為在當時的柏林找不到這麼大的圓桌。
25。殺向硫黃、沖繩兩島(6)
波茨坦會議不僅是三大國領導人之間的一次例行的會晤,而且也是對同盟國協同一致打敗德國法西斯、迫使德國無條件投降這一光輝勝利的慶祝。
7月17日下午,波茨坦會議正式開幕,出席者有美國總統杜魯門、國務卿貝爾納斯等;英國首相丘吉爾、外長艾登等;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斯大林元帥、外長莫洛托夫等。
波茨坦會議包括首腦會議、外長會議和全體會議。
僅全體會議就舉行了13次。
8月2日勝利閉幕。
波茨坦會議討論的問題很多,主要是:戰後佔領德國的基本政治原則、經濟原則,德國和義大利的賠償,分配德國的商船隊和軍艦,對待義大利和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芬蘭的政策(包括外交承認和參加聯合國組織等),波蘭西部疆界,控制黑海海峽,哥尼斯堡地區“讓與”蘇聯,以及對戰敗國某些領土的“委任統治權”等一系列問題。
經過多次討論,三國政府首腦對一些主要問題基本達成了協議,有些問題還有待進一步協商,分歧一時還不能完全消除。
就像歷次三大國會議一樣,三國代表團之間既有沉悶的、有時是非常激烈的辯論,也有輕鬆的、令人非常愉快的社交活動。
7月23日晚上,丘吉爾舉行宴會。
出席者除代表們以外,還有主要指揮官。
席間有許多人講話。
斯大林甚至不問侍者和勤務兵是否已全部離場,就提議下次會議將在東京舉行。
可見俄國人躍躍欲試,就要參加對日戰爭了。
接著,斯大林提議為丘吉爾乾杯。
說他是在英國極困難的年代,臨危受命,肩負起同希特勒德國做鬥爭的領導責任,並勝利地完成了這一重大而光榮的任務。
有點出人意外,丘吉爾忽然舉杯向朱可夫元帥祝酒,這位元帥當然也要回敬。
但當朱可夫感謝丘吉爾對他的殷勤盛意時,竟不自覺地把丘吉爾稱為“同志”。
老於世故、善於外交鬥爭的莫洛托夫馬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