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領隊繼續說:“我們常常忽略一件事,那就是,得到更好結果的最快途徑就是繞開前進道路上的障礙,而這個障礙往往就是我們自己。”
“怎樣才能繞過自己呢?”年輕人好奇地問。
領隊回答:“用我們的性格。”
“我們的性格 ?”年輕人不解地問。
“對,我們的性格,”領隊說,“就是個人信念的總和以及實踐這些信念的方式。”
“我們作決定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信念,而個人信念則是我們在很長時間內作出的選擇,長得連我們自己都忘記了具體的時間。但是,這些信念時時刻刻都在透過潛意識影響著我們的決定。”
領隊注意到年輕人低頭看著地面,知道自己的話讓他感到不舒服了。“信念是很私人的東西,”領隊揣摩著年輕人的心思,說,“所以你不必把自己的信念告訴其他人。但是,你自己可能需要仔細地反思這些信念。”
“我個人的信念跟我現實的決定有什麼關係?”年輕人不解地問。
領隊說:“你只會運用自己性格中你認為真正對自己有價值的那一部分,而這將對你的決定產生重大影響。
“你在觀察中所作的決定就像鏡子一樣,反映了你個人的思想、感情和信念,並把它們展示在眾人面前。你的決定可以清楚地傳達出你的世界觀和你對自己的看法。
心中的幻象與現實的認識(3)
“透過了解某個人作過的一些決定,你就可以知道這個人有什麼樣的信念。同樣,只要充分留意你過去作過的決定,任何人都能看出你的信念。”
年輕人不喜歡別人那麼容易就看穿自己的信念,但內心的聲音告訴他,領隊說的是事實。
他在筆記本上寫下:
我的決定可以反映出我的信念。
領隊說:“你還記得吧?我們以前說過,要作出更好的決定,就要問自己幾個問題。
“你已經問過了實際的問題,也就是‘對頭腦提問’,這些問題涉及的主要是你所處的狀況。現在,你還需要問自己另外的問題,這是一些相對私人的問題,也就是‘對內心提問’,這個問題涉及你自己—作決定的人。”
“關於我自己的問題?”年輕人有些疑惑。
“是的。這些私人的問題涉及到你的某些個人信念:對自己誠實,你的直覺,以及你對自我價值的認知。”
“我們要在我身上發現什麼?”年輕人流露出戒備的神情。
“不是我們試圖在你身上發現什麼,而是你自己去發現。”
“近距離地審視自己的性格會讓很多人感到不舒服,”領隊說,“但是別擔心,你會發現這樣做對你非常有幫助。”
“為什麼?”年輕人問。
“因為你越清楚自己的性格,就越有可能作出更好的決定。”
年輕人想了想,說:“這麼說,實際的問題可以讓我看清自己所處的狀況,而私人的問題則讓我認清自己的性格。”
“希望是那樣,”領隊笑著說,“當你有意識地將自己的性格和所處的狀況結合起來考慮時,就會作出更好的決定。”
“瞧這些熱乎乎的早餐,咱們邊吃邊聊吧!”領隊建議。
他們回到篝火邊,吃著熱粥和麵包,趕走清晨的寒意。
其他人見他倆走過來,也加入了他們的討論。年輕人告訴大家,他剛剛才意識到審視自己的信念對自己有多麼重要。
廣雄說:“昨天晚上在黑夜裡前進的時候,我突然想到,我們可以點一盞燈,那樣就可以看清路了,同樣,我們的信念也像黑暗中的燈,引導我們作出最終的決定。問題是,我們並沒有注意到自己手中已經提著這盞燈。”
年輕人也說:“有時候我覺得自己還是在盲目地作出大多數決定。”
大家笑了起來,領隊說:“我發現你能對自己的不足一笑置之,這很好。在審視自己的決定時,心情越輕鬆,就能越快地作出更好的決定。不是說‘一身輕才能行得遠’嗎?”
年輕人說:“可能是哪位古代東方的智者說的吧。”廣雄笑了起來。
英格里德也笑了笑,說:“當然,和大多數睿智的道理相比,我們的發現根本沒有新意。它們早在幾千年前就被人發現了。即使對我們自己來說,這些道理也不總是新鮮的。我們知道什麼方法管用,只不過常常忘記應用它們罷了。老實說,我們來參加有深遠意義的徒步旅行,只是想透過這種方式來提醒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