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經濟,其主要內容是:第一,廢除官爵世襲制。對於那些國家沒有貢獻,完全依靠父祖輩的爵祿享有特權的人,剝奪其官職和俸祿,把這些官職和俸祿授予那些對國家作出貢獻的人。第二,編制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封建法典──《法經》,分為盜、賊、囚、捕、雜、具六篇,以此來維護封建統治秩序,這本書後來被商鞅帶到了秦國。第三,革除舊有的阡陌封疆,鼓勵自由開墾土地,提倡在一塊土地上雜種各種糧食作物,要求農戶在住宅周圍栽樹種桑,充分利用空閒地擴大農戶農副業生產。增產者賞,減產者罰。第四,實行“平糴法”。在年成好的時候,政府以平價收購餘糧食作為儲備,使糧食價不至於暴跌;荒年時再以平價出售,保證糧價不至於暴漲。用這種方法限止商人的投機活動,保護農民利益。第五,改革軍制,精選武士。中選者免除全家徭役,並獎給田宅。
經過這一系列的改革,魏國的國力大大增強,逐漸開始向中原的超級大國地位進發。當國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魏文侯開始考慮強兵的事情了。
魏國山多地少,人口密集,糧食生產勉強維持國內的需求。但是,魏國境內有當時著名的鹽產地鹽池(今山西運城解池)。鹽池產的鹽銷往周邊的國家,獲利頗豐,是魏國的重要收入。魏文侯決心用鹽業收入建立一支精銳的常備軍。這支軍隊就是著名的武卒。
提到魏武卒,就不得不提另一個人物了,便是堪稱一代名將的吳起大將軍。
吳起是個性格複雜的人。造成他性格複雜的原因,我只能說是時代的因素。他本來是衛國人(衛國真的是一個出人才的地方,後來的商鞅也是衛國人),在魯國為官。卻因為妻子是齊人,得不到重用,於是他殺了自己的妻子,以換取魯王的信任,成為魯國大將,大破齊軍。然而自古以來,樹大招風,小人妒賢。吳起雖然戰勝了齊軍,卻成為他不幸命運的開端。
“吳起當初曾為曾參的弟子,母親死了也不回去治喪,曾參與他斷絕關係。現在他又殺死妻子來求得大將的職位。吳起,真是一個殘忍缺德的人!況且,以我們小小的魯國能有戰勝齊國的名氣,各個國家都要來算計魯國了。”
打勝仗,也是一種過錯,吳起可以說些什麼?
無奈之下,吳起只有逃到魏國,在李克的建議下,成為魏國的大將。
可能讀者會說吳起殺妻求功名,確實殘忍缺德,怎麼算是惡意中傷?
我不知道他究竟有無殺妻,我寧可相信史料的本身遺漏了些什麼。就他對待士兵的態度來看,他不太像這樣的一個人。他做大將的時候,與士兵同吃同住,行軍不騎馬,親自挑士兵的糧食。這些足以說明他有一個優秀將軍的特質。但是尚不足以說明他的仁心。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讓我有些無語了。我相信從古至今,除了那位臥薪嚐膽的勾踐前輩,再沒有第三個人肯做這樣的事情。
他竟然為患了毒瘡計程車兵吮吸毒汁。
最讓我震撼得不是他為這個士兵吮吸毒汁,而是那個士兵母親的一段話:
當年,吳將軍為孩子的父親吸過毒瘡,他的父親作戰從不後退,戰死在敵陣中。吳將軍現在又為我兒子吸毒瘡,我的兒子一定也會勇猛作戰,有一天也會戰死沙場,我為我的兒子心痛。
面對這樣的告白,吳起可以說什麼?他是應該失落,還是應該得意?
是啊,最好計程車兵,就是肯為將軍忘死計程車兵;可是士兵的忘死,卻是一個家庭的悲哀。吳起對士兵推心置腹,是用真心換勇氣。這是將帥的人格魅力。如此的將軍,怎麼可能是一個好殺之人?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七章 名將吳起
魏武卒就是吳起一手創立的。後來的秦國獻公、孝公和商鞅變法都是以魏國變法為藍本的,所以魏武卒是步兵的兵祖。
魏武卒對於士兵的挑選是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的:入選者必須能手執一支長矛、身上揹著五十支長箭與一張鐵胎硬弓(12石之弩)、同時攜帶三天軍糧,總重約五十餘斤,連續急行軍(半日內)一百里,還能立即投入激戰計程車兵,才可以成為武卒。有些類似現在特種部隊,是步軍中的兵王。特點是能衝能射,運動作戰的步兵。
其建制是這樣的:因為是步兵,所以軍種屬於材官,因為不同與普通計程車兵,所以能選出多少就是多少,類同於現在計程車官,古代稱材士,家裡的待遇也不錯,可以免除全家的徭賦和田宅租稅,一般說來,步兵的編制分為六級,即: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二伍為什,設什長一人;五什為屯,設屯長一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