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3 頁)
耳熟能詳並自認為明白,但實則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連然都未必清楚的一些內容之深意作出了新的詮釋,確實講出了《論語》的微言大義,讓普通民眾亦能從中獲益,並透過聽課獲得身心之極大愉悅,兒子真讓母親刮目相看了!
我整理本書時獲益匪淺,也望書成後廣大讀者喜愛。基於此,渴望《〈論語〉講義》早日問世之心更急。但因家務和雜務纏身,每日我時間有限,幾天無法開工之情形常有,故整理速度很慢。除週末可多做,平日只能完成很少一點。唯暑期兒子父親來蓉分擔了大量家務,我方有較多時間工作。時天氣悶熱異常,我則全身心投入,工作有較大進展,前十章一鼓作氣校完。然此況只十餘天,暑假未完,我又陪兒子外地講學,送侄兒威海讀書,校閱之事暫停,直至10月下旬,才重新開始。又經兩月辛苦勞作,至12月初,第一遍校整基本完成。此書遲遲不能付梓,一段時間以來總覺一塊石頭沉甸甸於心,致使後半部校整比前粗糙許多,其中問題只好留待兒子自己修改。12月底,兒子開始反覆對文稿全面修改整理,修改後是否還有問題及錯別字等,又讓我再給他把關。於是這邊修改稿出來,那邊我又於忙碌中開始第二遍修改校對。
而今,整個工作結束,《〈論語〉講義》將付印,我心中石頭落地。此書凝聚兒子多年研究國學之心血,我全家亦共同參與,若問世後果能如我所願,受廣大讀者喜愛,我和我的家人則心滿意足。能嗎?我的心忐忑著。
跋二 我與《〈論語〉講義》(2)
信筆寫來,不覺千字有餘。藉此文檢點自己之退休生活,體味箇中之酸甜苦辣,忽覺自己雖遠離了悠閒,但能照顧幫助兒子,並促使自己老而益學,每日雖忙累,卻活得更充實而有意義,於是我心釋然。
擱筆抬頭窗外,滿園桃花正燦然綻開。
黃旬於《〈論語〉講義》交稿之時
2007年3月
跋三 後記
共和國五十八年暮春,《〈論語〉講義》校畢,諸親友復勸裡自繪插圖,裡素喜繪畫,亦覺圖文並行,或增其趣,遂欣然命筆,歷月始成。裡所繪者乃取《論語》二十篇各篇之一句,並以裡之生活及裡所熟悉之人事可喻其義者為圖,共二十幅。以今人生活繪插圖,既增《論語》之親切感,更知聖人之道,雖歷兩千五百餘歲至於今,仍無不在也。裡之講《論語》乃本朱子集註大義,略輔裡之人生體驗,且潤色以今人易曉之通俗語,流行於閭里鄉黨則可,似難登大雅之堂。然蒙廣西師大出版社湯文輝先生不棄,邀刊“講義”,故有是書。而此書更幸得眾師長關切,最是蜀中百歲碩儒劉克生老先生,不辭年高,嘉惠後學,將裡三十餘萬言初稿逐字讀畢,並工整手書勘誤表,復為之序,令裡深景崇於老人之崇高人格,感激之情,難以言宣。四川師範大學九十五歲國學大師杜道生老先生為題寫書名,匡正其失,使裡獲益匪淺。恩師四川大學教授美術史論家林木先生素來厚愛,今又百忙中暫棄手中書稿為裡作序,裡銘感曷深。另為裡撰序之廣西中醫學院教授、經典醫學博士劉力紅先生及為此書出力之諸親友,皆深表謝忱。眾先生序中於裡之褒讚,誠愧難當,唯以自勉勵鞭策。他日此書流傳,或於聖賢之道普及弘揚有些許貢獻,則裡又何幸甚至哉。謹以此書為作業,敬呈於裡寄殷殷期望之季羨林先生。
共和國五十八年孟夏,李裡於西蜀天人軒
季羨林老先生題贈作者:天道酬勤
??
??
??
??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