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也。
許多人看了這個故事,自然也明白“實幹家”的重要,但往往一笑了知,仍就像“發言人”學習,認為“實幹家”那是犯傻,“會”做人比能做事吃香,“一年拼命苦幹,不如領導家裡轉一轉”,埋頭實幹,不是“傻幹”,要混好嘛——“既要幹工作更要拉關係”。對於企業經營者來說,就有許多人不選擇“實幹”,不注重“真”,結果“假”充斥市場,“騙”你沒商量,受害者怨聲載道。
不容否認,社會上確有一些人靠“宰”人取勝,乃至發財致富,過著“人上人”的生活。2004年流行的一本書《大狗》拿有錢人“富開心”,調侃說富之所以能賺錢,是因為他們具有“*”,像動物一樣野蠻、殘忍、不講“人情”,這確實是這種不講誠信的人的真實寫照。
事實上,很多傑出的企業,包括企業家,都是講誠信的。他們靠誠信,把企業做強做大。當今的企業要想基業常青,離開了誠信是絕對不行的。可生活中,許多人把實幹看成傻幹,這該如何認識呢?對於實際工作中,“老實人吃虧”該如何看待呢?為什麼有些人投機取巧而得實惠呢?
2004年,國內某著名大學討論國內企業問題,結論是:誠信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問題。
有人問當事人到底什麼是誠信,對方回答,還沒有深刻思考過。也許世人都深信:在一個誠信的社會里,其整體的運作效率會提高,運作成本會下降。但我們對於誠信的理解還很膚淺,還停留在感性的層面,並沒有真正認識誠信,甚至有的人還誤解了誠信。像有人把誠實經營與傻子經營等同,就是一種誤解。
生活中,不少人對許多名詞的定義都沒有搞清楚,就在那裡叫喊,最後變成無法實施的口號。幹叫口號是沒有意義的,不僅無法落實,且有迷惑性,喊久了就以為落實了,其實乃欺人也。
空喊口號本身就是不誠實,即使是以誠信為口號,還是不誠實,因為口號就只是拿來喊的。喊的人並沒有考慮口號能不能做到,怎麼能做到,怎樣才算做到,也許喊的人本身就沒有打算做到。所以喊得越響,騙得也越厲害。有的是自欺,有的是欺人。當前這種“口號誠信”依然不少。有的公司制度上規定得像模像樣,事實上並不執行。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戒律12.誠信是永遠的法則,用新眼光看待誠信(4)
誠信其實是兩個概念,即誠實和信用。誠實的定義是思想和言行一致,即想什麼就說什麼,說什麼就做什麼。信用的定義就是能遵守約定。
對於信用,在中國古代有個“尾生抱柱”的故事。尾生與人約定,在橋下的柱子處相會,但尾生去後,頓時傾盆大雨,山洪暴發,淹沒橋柱,赴約的人雨後才去,沒能見到尾生,以為尾生負約。但水退後,人們發現尾生還在約會地點抱住橋柱(當然已經死了),說明尾生是用生命來不折不扣地遵守約定的。這個故事很感人,尾生也讓人覺得特崇高,但在此,並不要求人們效仿。
這是何故呢?因為誠信也在與時俱變,古代的誠信標準我們今天遵守起來覺得很困難,甚至覺得在犯傻。20世紀七八十年代時,就有中國人在這上面吃虧,比如中國的野生大豆輕易地給了美國,而美國可以繼續改良大豆,結果我們的大豆在國際市場上反而喪失了競爭力,因為我們不知道只有中國才有野生大豆,不知道其價值相當於無價寶,這一點美國人當然知道啦,但美國人沒有知無不言,一句“多謝”就收下了無價之寶。但這不是犯規,而是我們在無知地犯傻。
前幾年,*大幹快上,要光纖到村,光纖需求大增。自然是要全球採購了,要了現貨,還要期貨,按國際慣例,考察公司,籤合約,交定金。後來期貨到交割期了,國外生產光纖的大公司拒絕交貨,*傻眼了,說這些公司都是騙子。但是告他們又沒法告,因為合約規定如無法交貨就罰款。但當時光纖的價格瘋長,國外大公司寧願罰款也不交貨,交了罰款就等於沒有違反合約。當然,*很容易地取得了罰款,但又加上更多的錢再向該公司買光纖。外國公司多賺的錢,比付中國公司的罰款多得多,但又只得如此。
誠信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尊重和遵守規則。因此,我們在制定規則時就要全力以赴,要看我們能否做到,能否獲利,如果不能,就要看其風險我們能否承受,然後才是信守這些規則。社會上流傳著猶太人的許多神奇的故事,他們的誠信,就是一種契約,按契約辦事。雖然猶太人會鑽合約的“空子”,但這與不遵守規則是兩回事,這是猶太人的一種智慧,並不等於不講誠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