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經瞭解的,奧巴馬決意制止掠奪性的貸款活動。透過在芝加哥社群的組織工作,奧巴馬看到基礎性的居民住區和全美國居民的住宅擁有者的有益之處。社群組織在為貧困社群的新住戶提供諮詢並使之理解當地典型居民房產抵押規則等方面是非常有利的。不幸的是,由於缺乏管制,整個掠奪性抵押貸款出借行業在迅速生長擴大。他們對美國居民房產佔有的增長並無興趣,而只對自己利潤的最大化感興趣,為此他們不惜採用最肆無忌憚的手段。他們會欺騙房產主使他們簽下貸款協議,他們會以欺詐的手段更改申請方的收入指數以便獲得銀行的借貸批准,然後他們會在貸款合同上遮蔽過高費用和過高利率的具體數字,並且對房產主不做任何解釋。尤其典型的是,他們根本不理會這當中是否存在欺詐行為。他們或者已經把貸款專案賣給上家的其他投資者而收取自己的費用,或者利用虛假違約規定奪取客戶的房產,而他們奪入手中的房產其價值已經遠遠超過在原房產主手裡的價值了。
在試圖尋找替罪羊的過程中,房地產行業、抵押貸款行業以及被他們施賄籠絡的華盛頓內部的代言人都已經開始指責聯邦政府對於房產市場崩潰負有責任。他們聲稱《社群再投資法》(CRA)才是真正的禍首,因為這個法案要求銀行借貸給他們從中提取儲蓄金的貧困社群。他們想讓你相信不良抵押貸款是聯邦政府對貸款機構施壓,使之借貸給窮人的結果。如同20世紀90年代情形的重放——當紐特?金裡奇(Newt Gingrich)指責大量的年輕單身母親問題是造成政府執行赤字的根源,現在保守派又想把房地產市場崩潰和信貸金融危機歸咎於窮人,指責聯邦政府鼓勵向窮人借貸的做法。本質上,他們是在爭辯:市場本來不至於如此糟糕,都是政府太多政策法規的干預惹的禍,那些法規對美國的危機局面而言已經成為過時的一套陳詞濫調。
很不幸,這種說法與實際情況並不相符。過去10年間那些房產價格上漲最快的城市現在正經歷著最大的價格滑坡,而波及的不是窮人,倒是美國國內一些最富裕的人群。就房價而言,上漲最為迅猛的城市現在把自己設定為市場衰落過程中遭遇最大價格滑坡的地方。看上去倒很像《富豪與名流生活透視》一書中的情節;棕櫚灘、邁阿密、舊金山、聖地亞哥、棕櫚泉、聖巴巴拉以及貝佛利山。唯一的無家可歸的人簡直就是電影《乞丐皇帝》描寫的貝佛利山中的尼克?諾特(Nick Nolte)。現在事實證明,就價格下跌幅度而言,高價房產比低價房產下跌得多得多。這也在抵押貸款違約率上有所顯現,具備資格的萬美元以下的貸款案例違約率要比超出聯邦政府規定界限的大型房產貸款案例違約率低。你很少能見到窮人購買超過萬美元價位的房產,無論《社群再投資法》(CRA)怎樣鼓勵窮人投資置業。此法案是在1977年透過的,但是直到1997年居民房產也並沒有迅速增長——巧合的是,它的迅猛增長恰恰發生在銀行——真正的肇事者——開始以高於買房者收入水平8~10倍的價位向他們貸出購房款,而且推出不付現款、只付利息、利率可調以及其他沒名沒堂、稀奇古怪的抵押專案,幫助購房者花更大的代價買房的時候。到後來,房產市場的興隆之勢不僅呈現於美國,英國、西班牙、澳大利亞、中國和印度都出現了房價暴漲的現象,而現在,全球性的市場蕭條已經初見端倪。這些國家可沒有什麼《社群再投資法》。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三章 當前的金融危機(6)
弄清有些人對這個《社群再投資法》的曲解是非常重要的。像奧巴馬這樣的社群組織者就是根據上述議案獲得所需資金來幫助社群民眾的。芝加哥內城的單身母親和貧困居民的家庭住房就是以5萬~10萬美元的價位購買的,而這些便宜住房的買賣根本不可能是造成房地產市場崩潰的根源。反過來,倒是沿海地區的銀行為30歲左右、收入總和在10萬美元左右的夫婦所做的為數超過80萬美元購房貸款,實現了他們的購房夢想,卻導致了市場的危機。一對夫婦,不可能指望他們永遠在一起,何況還有生老病死或者失業的可能。一旦任何意外發生,從而改變了相應家庭的收入狀況,這個大量負債方式的抵押貸款就不可能及時償付。
但是許多窮人和中產階級借貸者並沒有過度借貸,實際上卻也受到衝擊。奧巴馬將透過一系列動議設法對他們實行債務免除。奧巴馬的“制止欺詐議案”首次為聯邦政府提出了對抵押欺詐的定義,包括為聯邦和各州制定相關法律規定的舉措注資,要求相關行業參與者報告可疑行為,並且設立新的犯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