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上關係。在發明稅捐制度之前,人類就已經懂得如何照顧兒女,而保險的產生和存在,則將人類照顧兒女的本能和職責,發揮得更為完善。
你的孩子正在求學,讀中、小學用不了多少錢,但將來讀大學,要用很多錢,你的先生不至於會認為那些大學學費不能減稅,就不讓孩子讀大學吧?
在當今競爭劇烈的社會,我們只有用充實的腦袋和相當的能力,才能在美國這個社會與人競爭,使自己立足和發展。因此,我們做父母的無論如何辛苦,都要造就兒女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只要你和你先生將來平安健康,繼續工作賺錢,你們的孩子將來讀大學就不成問題。但是,天有不測風雲,萬一你或你先生出了事故,而沒有購買人壽保險,你們孩子的生活和教育自然會遭受很大的影響。如果有人壽保險,其賠償金,可幫助你們的孩子,有穩定的生活和充足的款項去完成大學教育。
。。
小孩的人壽保險不是教育基金(2)
其實,一個人買不買人壽保險,在於有沒有愛心。只有對家庭有愛心的人才會買人壽保險。父母平時辛勤工作,小孩有安定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這是父母的愛心。做父母的若能面對現實,考慮周密,無論如何辛苦,都會買一份人壽保險,以保障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有了人壽保險,萬一父母出了事故,小孩仍能得到因父母有愛心而準備完善的好處。因此,人壽保險是愛的表現和延續。
話說回來,你的先生不肯買人壽保險,你該怎麼辦呢?如果你的先生是一位對家庭有愛心的人,你可耐心與他討論一下,或者你可邀請一位專業水準高,又有責任感的保險代理人與他詳細談談。如果你的先生對家庭沒有愛心,又不負責任,那麼,你和你的孩子們只好自嘆倒黴,多保重,自求多福了。
txt小說上傳分享
討飯(1)
聽到這樣一個故事,佛祖釋迦牟尼的弟子每天要託砵化緣。什麼是託砵化緣? 每人要拿著一個砵,逐家逐戶找人施捨食物,替他們種福,祈他們今生來世會過得更好。如果沒有人施捨,那天弟子就要捱餓。有一天釋迦牟尼得知有些弟子跳過窮人的家,不向窮人化緣。釋迦牟尼批評他們這樣做不對,說雖然窮人不會給他們很多食物,也應當與他們結緣,替他們種福。釋迦牟尼叫弟子,每天按著順序,不管是富人窮人,逐家逐戶化緣,不要跳過,每天要拜訪七家;不管今天有的吃沒的吃,明天還要再去拜訪另七家。廣種福田,普度眾生,是出家人的職使。
這個故事,對人壽保險行銷從業員有很多啟示。我覺得,壽險行銷者應拜釋迦牟尼為壽險行銷學的師祖,最少也應尊稱他為榮譽師祖。中國文化,教育界拜孔子為師祖,木工建築界拜魯班為師祖,中醫草藥界拜神農氏為師祖。中國文化經五、六千年,不斷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既傳承又發展。佛教發源於印度,但一千多年前在中國得到發展,雖經過幾次的政治動盪而受到壓抑,隨後又再次旺盛起來。人壽保險和人壽保險行銷學,源於西方,但近年在中國和世界各地的華人社會蓬勃發展。華人壽險界尊拜釋迦牟尼為壽險行銷師祖,符合吸收、發展和傳承的中國文化規律。現在人壽保險和壽險行銷學的主流仍在美國和西方國家,但其重心將逐漸移向中國和其它東方國家。目前美國人和西方人只瞭解耶穌,不瞭解釋迦牟尼,因此要他們將壽險行銷學與釋迦牟尼聯絡起來,有點匪“夷”所思,不是滋味 。釋迦牟尼提出的無論富人窮人都應與之結緣種福的主張,與最近美國壽險業思潮和做法不相符。目前要老美壽險界尊釋迦牟尼為師,有點緣木求魚。將來呢? 走著瞧吧。
做人壽保險,推銷人壽保險,找客戶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汽車保險,房屋保險,商業保險,責任事故保險,醫療保險,以及其它各式各樣的保險,幾乎都是客戶自動找上門來買的 。 但人壽保險十之###都是要代理人找回來的,偶然有人自動找上門要買人壽保險,大多也是事先經過代理人直接間接做了不少工作後的結果。基本上保險代理人是沒有薪水的,有也是意思意思的一點底薪,收入主要靠賣出人壽保險後的佣金。與釋迦牟尼的弟子每天都要出去託砵化緣才有東西吃一樣,代理人要經常去找客戶才有收入。如果代理人不去找客戶,或者找到準客戶但做不成生意,他(或她) 就沒有收入。長期下去,如果保險公司不趕他走的話,他也可能會餓死。
推銷人壽保險的工作,在臺灣等地叫做保險行銷,代理人叫做行銷夥伴。多年來我一直想不通,為什麼叫“行銷” 。聽到這個釋迦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