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與保險公司訂好合同; 自己花小錢,要保險公司做大事,萬一自己倒下來後要保險公司拿大筆錢來代養,絕頂聰明!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是能在身後留給世人的貢獻
一個人在去世之前可以──如果有能力、有機會而且願意的話── 將自己的一切捐贈送給別人,奉獻給社會,而且自己能有機會看到和感受到自己的贈送和奉獻帶來的結果;但人壽保險卻是隻有在身後才可以留給別人而自己看不到結果的東西。
很多人在去世後將財產留給家人或捐給公益事業;也有人辛苦一生死後讓政府砍掉一大塊財產;有人在身後將器官留給醫院移植;也有人在生時的成就和貢獻不為社會認識,去世後才能成名。
但是一個人不必在死後才作這些事情,或者不必等死了才讓這些事情發生。一個人在生的時候就可以將自己全部的財產捐給醫院、圖書館、學校、教堂、廟宇以及其它公益事業,並看到自己的捐贈給人間帶來的歡樂; 一個人也可以將自己的一個腎臟或一頁肺囊移植別人,高興地看到受益人享受新生命;一個人也可以將自己畢生貢獻給科學、藝術、教育或者是信仰和理想,為自己的執著和投入而驕傲。
然而,人壽保險不能在去世之前留給別人。換言之,當事人不能親自看到或感受到自己的人壽保險賠償金對別人帶來的好處和對社會的貢獻。所以,只有具有長遠的眼光和寬闊的胸懷的人才會參加人壽保險;只為自己打算,不為別人著想,善於斤斤計較的人不會參加人壽保險。
普通的一個人,日忙夜忙,將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搞好,照顧了自己、家人和其它人,也算是盡了自己的一點責任,對社會作了一點貢獻。盡了自己的一點責任,就是說,還可以盡更多的責任和作出更大的貢獻。
還有什麼責任可以盡呢?還有什麼責任應該盡呢?最少仍有一項就是在生時儘早準備好適當的人壽保險。當一個人離開這個世界後,不能再繼續賺錢照顧家人,但他(她)在走後留下的壽險卹金── 這是他(她)能替別人作出的最後一項貢獻── 卻可以幫助家人度過因為少了一個經濟來源而引起的財政困難,幫助他們償還債務、繳交稅項、付房錢、買食物、交學費,安定生活,小孩可以在安定中完成學業,生意可以繼續下去,伴侶可以在精神痛苦之際免受財務壓力。其實,一個人走後留下的壽險卹金不單是一疊鈔票,而是對家人的一分愛心,也是心胸寬闊個性的最後一筆的描繪。
十五份保單(1)
布倫堯先生是我在做保險之前任職公司的同事。他從一個小職員做起,最後成為公司的高階職員。我做了保險後去拜候他。他很高興地拿出一大疊保單給我看,原來他是我所代理公司的老主顧。差不多四十年前他剛踏入社會做事就買了一份五千元的保險。此後每隔一、二年他就一萬、二萬地加買一份,一共有十四份壽險保單,保額有幾十萬元。他想向我再買一份保險,可惜因身體問題而辦不成。數年後,他的孫子出生,他打電話給我,想為他的孫子買一份保險。於是,他向我代理的保險公司,一共投保了十五份人壽保險。
他原來的代理人退休了,於是他將所有的保單轉交給我,由我提供服務。有事他就打電話給我,例如從保單內借取一萬或八千,沒多久又將錢還回去。他是一位勤奮工作、不知倦怠的人。退休後閒來無事,他開了一個個體戶式的顧問公司,再從保單內借三兩萬元來購買辦公室的裝置,不必動用未到期的定期存款,也不必填一大疊向銀行貸款的申請表,不必傷神費事等時間。
布倫堯先生將所有的保險資料都輸入他的個人計算機內,每個保單的保額、儲蓄金價值、紅利和保險費等等,他只要按一按計算機就一目瞭然。雖然我要侍候他十五份保單,本應有許多瑣碎的事情要辦,但因他自己整理得井井有條,我的工作反而十分輕鬆。
布倫堯先生是猶太人。猶太民族的特點是勤奮、節儉和愛家,與我們華人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大概因為猶太人歷來遭受很多苦難,他們知道生命的寶貴,都普遍買很多人壽保險。布倫堯先生數十年前買人壽保險,是為了保障他幾個未成長和正在受教育的孩子。現在幾個孩子已獨立,而且事業有成,但他仍將他的保單很珍重地儲存下來,因為他知道,到哪一天他走了之後,他可以留下一筆錢去照顧已經成為老太婆的老伴。而將來他的孫子長大了,大多數不會記得爺爺曾買過什麼玩具給他,但他一定會知道爺爺很疼愛他,一早就買了一份可以持續一百年之久的人壽保險給他。換肝的病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