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頁)
對我視若無睹。而今,通用汽車公司的每個人都知道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問題。但通用汽車公司看來還不能解決他們。相反地,通用汽車公司一直努力於採取原來的——一直不成功的——“多元化”的努力來繞開這些問題。遵循管理上最古老的誤導:“如果你不能運營你自己的企業,那就買一家你對其一無所知的企業”。通用汽車公司首先收購了電子資料公司,接著又收購了休斯飛機公司。可以預見,這不會解決通用汽車公司的問題。只有再次成為一家真正有效益的汽車製造上才能解決問題。但通用汽車公司顯示,要超越五十年的成功是多麼困難,要打破壟斷的思維定勢是多麼困難。作為美國產業屆的另一個成功案例,貝爾電報電話公司,顯示只有重大災難才能解決問題(在貝爾公司的案例中,貝爾公司在一項反托拉斯的判決下分拆)。我迫切想知道的是,如果不分拆通用汽車公司,無論是自願的還是被惡意接管,是否有可能使它(或它的繼任者)產生一次成功的轉變?
1983年版前言(1)
《公司的概念》首次出版於1946年,也就是將近四十年以前。但它並沒有成為“經典”之作——一本人人知曉卻人人不曾讀過的書。它始終保持持續地銷售,銷量之大以至於每過十年就需要再版一、兩次——最近的一次已是第六版。這本書無疑要告訴今天的讀者某些重要的內容,這些內容與四十年前面世時告訴讀者的迥然不同。
四十年前,也就是寫作本書之際,公司幾乎完全被忽視,更沒有被系統地進行研究——就像中世紀的地圖製作者對待非洲,那只是一大塊標有“大象在此漫步”的空白地帶。有關公司及其公司管理方面的書屈指可數。當時的“管理”壓根就不是一門學科或是研究的物件。
本書問世時,評論家們不知該作何評價。它討論商界事務——可它討論的並不是“經濟”。它討論結構、組織、政策、規章制度,權力關係——可它討論的卻不是“政府”。一位私交不錯的朋友——當時傑出的政治學家——在一份重要的政治學雜誌上對本書作如此評價,“希望這位前程似錦的年輕學者能將他廣博的才智投入到一個更令人尊敬的學科。”而另一位朋友,我當時所任教的大學的校長,他根本就強烈反對我將此書出版。“你已經成功走上了政治學或經濟學的學術道路,”他說。“出版這樣一本書一定會同時得罪政治學者和經濟學者,這隻會毀掉你的職業機會。”
被我當作現代公司和現代組織樣本的通用汽車公司,在此書寫作的時候,正處於成功的頂峰。二戰期間,通用汽車公司是美國生產成就方面的明星企業,並正在為戰後愈加輝煌的成功作積極地準備。二戰期間,其產值翻了一番還多,利潤是原來的四倍多。汽車工業,通用汽車公司是該行業在世界範圍內無可爭議的領導者,是當時傑出的“增長型產業”,是“高科技產業”的代表,是“現代工業經濟”的動力源泉。
如今,每年都會出版幾十本關於公司和公司管理方方面面的書。我的那位大學校長朋友的確說中了:至今還沒有一個政治學者或是一個經濟學者接受《公司的概念》首次分析的現代組織的現實。相反,這本書創造了一個新的學科:我們叫它“管理學”——對現代組織的結構、制度、和社會人文方面的有組織的系統的研究。管理學從此成為全世界專業研究和研究生學習的一個普遍的領域。
因為“管理學”起源於對商業公司——四十年前就已出現的現代機構——的研究,所以它通常放在商學院,大多數人在聽到或讀到“管理”一詞時仍能聽到或讀到“商業管理”。不過,“管理學”的研究正日益包容了今天“組織社會”的所有機構。商學院——很多商學院改名為“管理學院”——正在吸收公共管理學院或是一貫管理學院;哈佛商學院為大學校長提供“管理培訓專案”。大多數“高階管理人員培訓專案”都從工商業和非工商業機構,從聯邦政府到專業協會中招收在職經理人員。甚至在很多神學院,最受歡迎就是以《公司的概念》為基礎教材的“牧師管理”方面的課程。
為了效法拿破崙,戴高樂將軍決定創辦一所新的大學院(Grande Ecole),並期望以此超越他偉大先驅的創舉和培養法國未來管理者,他組建了國家管理學院,一所研究生管理學院,照搬了美國管理學院的課程體系。該學院為新生指定的第一本書就是《公司的概念》。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1983年版前言(2)
與四十年前形成鮮明對比的時,今天的汽車工業已經正深深地陷入一場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