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問的方式。其實,最好的辦法是多講道理。
告訴孩子,擁有名牌並不意味擁有較高的地位,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而成功,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和認可。
三、教導孩子依自己的需求購買東西
讓孩子知道不要為了要和他人比較,買自己所不需要的東西,讓孩子學會理性的消費,也可以讓孩子知道家中的收入、支出狀況。
四、製造機會,讓孩子透過自己的勞力獲得想要的東西
如果孩子的要求合理,那麼可以製造一些機會,讓孩子靠自己的勞動所賺的錢購買需要的東西。例如,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分擔些家務,然後從中取得回報。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一滴汗水一點回報,讓孩子瞭解不斷地向父母索求,這不僅不光彩,而且還行不通。
五、以客觀的態度評價自己的孩子
身為父母不應該過分誇大孩子的優點,也不要掩飾孩子的缺點。
對那些符合道德規範的行為,父母應給予表揚,但應適度,因為經常性的表揚會使孩子認為這些並不是他應該做的,一旦這樣做了,便能得到獎勵,久而久之,孩子便養成了虛榮的壞習慣,而且越來越嚴重。對於孩子的缺點要及時指出,幫助孩子分析原因,並鼓勵其漸漸克服。
所謂虛榮,就是追求虛假的、事實上不存在的榮譽。
虛榮心有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但基本目的大致相同,即否定現實中的真我,編造出一個幻想中的假我,從而抬高“我”的身價,使別人對自己刮目相看,受到別人尊重。
這種自欺欺人的心理障礙,往往與自卑和自負同時存在,對孩子健康心理的成長有害無益。
☆ 習慣便利貼
1。以身作則,讓孩子明白樸實生活也能充滿喜樂。
2。鼓勵孩子打造專屬自我的獨一無二風格,讓他們感覺比跟風時尚流行名牌更特別,更有品味。
3。不要讓孩子有求必應,以有條件的獎勵方式滿足他們。
分依賴他人(1)
孩子過分依賴他人,就不容易融入社會,會妨礙孩子健全人格的發展。凡事都依靠父母解決、越俎代庖的孩子,永遠長不大。
父母應適時地糾正孩子過分依賴的習慣,儘可能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習慣。
☆ 習慣便利貼
有依賴心的孩子,究其根源,就是懶惰。大多數有依賴心的 孩子都是沒遇過挫折,而且嬌氣,所以有很多事情都不會做。幫孩子創造有益的生活條件,可以改變他們的依賴性,首先可從孩子最感興趣的事做起。
天空中飄飛著幾隻五顏六色的風箏,鴿子們看了很害怕,不敢出去,於是向老鷹求助,請它當保鏢,然而老鷹進入鴿舍後,災難發生了。
短短的一天之內,老鷹咬死了許多鴿子。
這時鴿子才知道,風箏雖然看起來可怕,卻不會傷害它們。
鴿子想依賴老鷹保護,卻沒想到竟成為老鷹的食物。由此可見,自立自強最重要,外力不值得完全依賴。
靠外力的保護,的確能有一定作用,然而這種力量有時也是一把雙面刃,幫助自己的同時也可能傷害自己。
現在大部分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幾代人的關心與愛護都集中 在一個孩子身上,因此許多孩子都有依賴的心理。
在家裡,沒有大人一口一口地餵飯,孩子就不肯自己吃;沒有人陪著睡覺,就又哭又鬧怎樣也不肯上床;就連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時也要人陪;還有早晨起床後總不疊被子、吃完飯也不懂得幫忙洗碗;上學忘了帶文具也要責怪是父母沒有提醒他們。
如果孩子有這些類似的問題,父母就不得不思考孩子的依賴性是否太強了。依賴性強的孩子,大多數缺乏責任感,遇到一點困難就全丟給父母替他們解決,這種依賴心理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父母感覺孩子站在自己面前,個頭甚至比自己還高大,可是依然像個剛出生的小鳥離不開父母,更談不上自由地在天空中翱翔了。
孩子的依賴性是如何養成的呢?一般來說與父母有著密切的關係。
孩童時期是人格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孩子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家中度過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獨立性的形成有決定性的作用。
一般來說,父母包辦的事情越多,孩子的依賴性越強。相反,父母如果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依賴性將會大為減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