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運階嶽�南窒蟆�
嘉明在家非常任性,全家無論什麼事情都得順著他,對於家人的管教,他根本不予理會。如果有什麼事不順他的心,就鬧個沒完沒了。他在學校和同學相處得也不好,常為一些小事與同學互不相讓,鬧得彼此都不愉快。
嘉明的這種表現就是自私自利。孩子自私自利,往往表現在只顧自己,不管他人,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有所謂“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性格特徵。
或者在金錢和財物上吝嗇貪婪,自己的東西不願與人分享,而別人自私自利的東西卻拿得越多越好。
這樣的孩子常常令人生厭,不易與人相處,因此也很難交到知心朋友。過分自私自利的孩子,還會在父母有事情的時候,因為自己被冷落而對父母發火,使父母傷心流淚。這樣的事件在現實生活中經常發生。
產生自私自利的原因,一是緣於孩子天生的利己傾向。
在孩子心理發展未達到成熟階段的時期,其往往單純地認定 “我即世界”,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雖然隨著時間和經驗的累積,逐漸成為接納他人和減少利己的行為,但仍固執己見,不能接受公正、正確的意見。於是,孩子衡量外界的標準便是“是否有利於自我本身”,相應的行為也是如此。
二是因為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錯誤教育所致。
有些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反覆無常、表裡不一,當孩子犯錯時,便加以嘲諷、鄙視,使孩子產生畏懼心理,因此變得只能自我封閉,儘量不與他人接觸,躲到自己的小天地裡,結果必然導致孩子自私。
此外,現在大部分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父母以及長輩對孩子萬般寵愛、處處遷就,造成孩子從小就有“我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得不到只要大哭大鬧就能得到”的想法。於是產生過分的佔有慾望以及自大、獨尊的心態,處處都要別人遷就,常常會提出一些無理要求。
自私的孩子,對誰都有弊無利,父母應重視,提早預防。
父母應該給孩子積極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樹立孩子正確的物質觀念,讓孩子學會與朋友分享,感受給予和付出的快樂。平時父母要適當地訓練孩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別讓孩子有“事事都依賴父母”的觀念。
這時要教導孩子學會關心他人,體諒父母的辛苦,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例如幫忙洗碗、掃地、擦桌椅等。在吃東西方面,還需告訴孩子一定要把食物分成三份,一份給自己,一份留給爸爸, 另一份留給媽媽,不要獨自享用。
如果家裡還有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那麼應該將食物平分,讓每人都能享用;家裡若有客人,父母更要讓孩子學習如何招待客人。
吃飯時,不要只吃自己愛吃的,並將自己喜歡的食物放到面前挑來挑去;當別的小朋友來玩時,要鼓勵孩子與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喜愛的玩具和食物。
父母還能利用“演戲”幫助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心態。
透過孩子與父母親之間扮演的不同角色,使孩子認識到人際關係。經由這些遊戲,孩子首先會意識到經常接近的成人和自己的關係,例如,爸爸媽媽怎樣愛護自己,然後意識到周遭人們之間的關係。又例如,老師怎樣愛護和教育小朋友,司機怎樣有禮貌地對待乘客,醫生怎樣關心、照顧病人等等。孩子透過體會他人感受,就會從以自己為中心轉變成從他人角度來考慮問題,從而學會為他人著想。
自私自利(2)
除此之外,父母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刻意安排一些情景,直接教導孩子應該如何關心別人,如果父母親出現生病等情況時,孩子就會懂得如何去做。這不但有助於訓練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不良特性,還可以培養孩子為他人著想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榜樣。父母在平時的言行中,表現出對他人不幸的同情、幫助有困難的人以及對社會的一種熱心、關心的態度,就會影響孩子,使他們也關心別人。切記,自私的父母只能造就自私的孩子,別指望他會替別人著想。
是否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箇中年人站在一座高高的吊橋上,橋下是湍急的河水。他點上最後一根菸,因為他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了。
他曾經是一個富翁,如今卻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他體驗過各種不同的生活,也曾經縱情感官享受,四處遊蕩,尋找刺激,酗酒和吸毒,而現在他卻遭逢生命中致命的打擊———婚姻失敗。
沒有一個女人能與他相處超過一個月,因為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