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3/4 頁)
人陳美玲,他讚揚了她的美貌和智慧,稱其英華早逝是帝國最大的損失。對李飛耘在大漢帝國犯下的重重醜行隻字不提,博得了李、陳家族的好感,認為方雲擔任國家最高首腦也是一件可以接受的事情。
哀悼日期一過,大漢帝國的國家國民委員會很快就批准了方雲就任帝國總統兼任總理的任命。方雲手中真正地握住了帝國的帝王權杖!
接下來就是對帝國要害部門的絕對控制和清洗。
在政府方面,方雲任命王文賓為帝國常務副總理兼新聞外交部長,推薦何凱擔任帝國國會委員長,王家瑜就任農業部部長,鍾羽就任帝國警察總部總監,樸志玄就任帝國副總理兼民政部部長,黃勝利就任帝國副總理兼工業部部長,劉愛國出任帝國副總理兼商務部部長,宋昌盛出任帝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部長,龍江就任帝國交通建設部部長。其他所有官員方雲允許他們留任原職。
在軍隊方面,方雲以護國軍為班底,重建帝國國防軍,並對正規軍軍銜制度和預備役軍銜制度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李飛耘的中央軍繫有部隊82個甲級師,共150萬人,再加上為數眾多的地方部隊(包括東北軍,西北軍)乙級,丙級部隊,總兵力接近600萬人。按照大漢帝國3。6億的人口比例,國防軍正規部隊應該為320萬,預備役部隊為960萬。根據這一原則,方雲對軍隊進行了大規模整編:把原帝國軍隊統一編制、裝備、訓練和思想灌輸,裁弱留強;對軍官分批進行培訓考核,統一戰術思想;編余軍官送到軍校集訓轉業。對於原帝國軍隊中眾多的德國軍事顧問,方雲是尊重他們的意願,願意留下的就繼續留任,不願意留下的,就安排他們回國。
美國政府對方雲奇蹟般地成功非常高興和意外,發表了賀電。為了祝賀民主制度在遠東的勝利,加大了對大漢帝國的經濟援助。隨後是德國、法國的大使也轉來了各自國家元首的賀電。而英國也拋開了羞答答的面紗,給方雲發來了祝賀電報,加大了對大漢帝國的貿易。南亞、東南亞的物資源源不斷地湧向大漢帝國。
這應驗了方雲對它們的評價:美英之間有分歧;都想在這個新興的傾銷市場獲取最大利潤;對突發事件缺乏心理準備從而進退兩難。
日本政府就顯得頗為緊張,一個仇日排日的人擔任了大漢帝國的總統,對其實現大東亞共榮圈的戰略意圖是一個巨大的打擊。眾所周知,在大清帝國時期,日本就不斷地挑戰這個以龍為圖騰的東方帝國,不但在外交軍事上對腐朽的大清帝國進行打擊,而且不遺餘力地支援大清帝國的反抗勢力,特別是孫先生的同盟會,所以,在三民黨革命成功之後,很多原政府大員對日本有著病態的依戀,這點是以何英清為代表的。現在上來了一個親歐美,排斥日本的方雲,怎能不讓日本緊張呢?
對於西安事變的主角張良和楊誠兩位將軍,方雲處理得很簡單,直接交給了帝國國家法庭審理。而扣押的社會黨代表團,方雲命人秘密把他們押赴南京關押,然後親筆寫了一封信給華澤民,要求革命軍不要再和帝國對抗,帝國舊的一頁已經翻過去,現在是新的篇章的開始,希望革命軍放下武器,接受帝國的整編,共同為抗日事業作出貢獻。
同時,安排了一個談判小組赴延安與革命軍進行談判,並指示王文賓在輿論上造勢。從而形成這樣一個結果:你們社會黨革命軍不是一天到晚宣揚抗日嗎?現在帝國邀請你們參加談判,共同抗日,給你們機會。
對於蘇聯人和日本人支援下的外蒙分裂分子的蠢蠢欲動,方雲發出了警告。
方雲告誡這些外蒙的分裂分子,不要企圖挑戰帝國的心理底限,蒙古是帝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的這些說話,讓蘇聯感到頗為不快。
清初,滿清政府把蒙古分為三部分:漠南,漠北和漠西。其中漠南蒙古又稱為內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為外蒙古。外蒙古有較大的自主權。當時,滿清政府為防止外蒙古割據,在庫倫設定大臣,定期舉行軍事演習,保障疆域的穩定。
清初,沙俄不斷侵擾蒙古地區,康熙年間,居於天山以北的蒙古一部勾結沙俄發動叛亂。在康熙的親征下,於西元1697年平叛。但沙俄仍在俄蒙邊境製造事端。
西元1727年,滿清和沙俄政府簽訂了《恰克圖界約》,肯定了蒙古屬於大漢帝國。但沙俄的勢力也越過了西伯利亞,伸展到貝加爾湖一帶。西元1898年,大漢帝國爆發了民族大革命,沙俄認為分裂蒙古的時機已到,開始培植親俄勢力力,併發放大批武器,準備製造外蒙獨立。年底,在沙俄總領事的指揮下,驅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