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天給他送去的工作安排,他並不遵循,因為這裡的主導思想都是出自愛迪生的頭腦。”
許多來訪的客人認為,現在的愛迪生已經成為父親式的人物。他的思想,就是整個企業的指導思想,他可以對手下的人進行粗暴然而又無惡意的批評,他們都無怨言。愛迪生本人仍是主要的動力,他親自到工作臺演示某項工作應該如何著手,不論是在實驗室還是在車間,他都能向左右提出一連串足以顯示出他熟諳萬般技藝的問題。
愛迪生還是一位出色的宣傳家。對每次來西奧蘭治參觀的人,都是他擔當導遊。參觀以後,愛迪生總要提出一些問題。一位客人說:“在愛迪生等待你講話時,他的臉上就露出探詢的樣子。如果你講的恰恰是報紙的事,那麼他就對你更加親熱,使你無拘無束。”
愛迪生這種利用報紙為自己宣傳的作法常受到人們的攻擊。在早年,他喜歡使用宣傳媒介與社會溝通,那是出自他那奔放的熱情。後來,他愈來愈看到宣傳的威力,便抓住宣傳不放,使宣傳服務於他的事業。最能說明問題的就是,他在80年代末公諸於世的那張具有拿破崙姿態的著名照片。
對愛迪生天才的閃光具有一定影響且最糟糕的一次宣傳活動,就是他自己在報刊雜誌上對使用交流電發起的攻擊,進而引起了一場電流戰,雙方在交鋒中,都毫不隱諱自己的觀點。但由於種種原因,愛迪生失敗了。
與交流電的交鋒
在1880與1890年之間,愛迪生從名人成了名家,在80年代中期以前,愛迪生處於將電力設想化為現實的領導人物地位沒有受到任何挑戰。在愛迪生年滿40,即1887年,有人提出了以交流電取代直流電的設想,而在交流電是否可行的問題上,愛迪生傾向於採用直流電,固執己見,他所表現出的保守和頑固,不亞於那些譏笑電燈可以取代煤氣燈的人們。但是,直流系統從誕生那天起就存在著它的缺點。愛迪生的第一批發電廠是用直流電輸送電力的,由於功率在電線摩擦中迅速損耗掉,以致發電廠輸送電力的距離最遠不超過一英里。如果這種狀況繼續下去,那麼除了大城市外,別的地方也許就得不到電力。此外,採用直流電輸送的電力得把電壓侷限在250伏之內,如果超過這一標準就會燒燬燈絲,或危及使用者的安全。於是人們設想:能不能將電壓提高,以利於遠距離輸電,然後在輸入使用者或工廠之前,再將電壓降下來。
如果用直流電,這一點就無法實現。但是用交流電,它就可以沿一個方向前進,達到高峰時就調轉方向,再達到高峰時,又調轉方向,每秒鐘調換多次方向,就為改變電壓提供了條件。自19世紀80年代初期,人們就在這方面做過多次嘗試,但都遇到了障礙。1885年由英國工程師C。H。菲爾安基設計的第一座交流單相發電站建造在離倫敦12公里的捷伯特弗爾得。發電機的功率為1000瓦,電壓高達2500伏。俄羅斯最大的交流單相發電站是1894年建成的,功率為800千瓦。單相交流發電站同直流電站相比,功率得到提高,供電範圍是擴大了,但它使輸電工程變得複雜化,因而阻礙了此類電站的進一步發展。愛迪生在採用交流電的問題上,持頑固保守態度,並不是他預見到將要遇上什麼困難,而是因為他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直流系統而不願意再改變它,而且他也沒有發現交流電系統為輸電帶來的節約因素。
除此之外,還有人的因素。喬治·威斯汀豪斯系統是依據出生在奧匈帝國克羅埃西亞的尼古拉·蒂斯拉的技術原理研製問世的。巴切勒在法國“發現”了蒂斯拉,說服他到美國為愛迪生工作。蒂斯拉和愛迪生見面時,愛迪生已是世界上出名的偉人了,而小愛迪生幾歲的蒂斯拉還是默默無聞。他們兩人之間存在分歧,愛迪生注重實踐,是位憑經驗在摸索中進行發明的人,蒂斯拉是那種注重理論的人;蒂斯拉堅信:交流電終有一天會使供電範圍更廣,成本更低。愛迪生對這種設想則不屑一顧,不願做認真考慮。如果這兩人能友好合作坦誠相見的話,那麼歷史恐怕要改寫了。但史實卻是,不久他倆就分道揚鑣了。事情起源於一件小事。
有一次,蒂斯拉同愛迪生談論起發電機的幾種潛在的改革可能,愛迪生無意中說:“如果你能做成,付你5萬美元。”蒂斯拉用幾個月的時間對發電機進行改革試驗,他把改革後的附件裝入發電機,試車完全成功。當他向愛迪生索取5萬美元時,愛迪生卻回答說:“蒂斯拉,你不知道我們美國人愛開玩笑嗎?”
蒂斯拉認為自己受騙了,於是當場辭職。一般來說,愛迪生說話是算數的。這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