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3/4 頁)
15。闢水彈。
16。從側面窺視他艦潛望鏡之輪廓法。
17。引誘潛艇之囮法18。商船於危險區內折行避難法之研究。
19。減少戰艦顛簸法。
20。自空氣提取氣法。
21。保持沉水後潛艇之穩固平衡法。
22。潛艇用驗氫存在法。
23。偵察潛艇來襲之誘導天平法。
24。煙中保持潛望鏡或其他觀察鏡之效力法。
25。投射彈前段裝臥輪法。
26。最布魯格(Zeebrugge )港淺水埋魚雷法。
27。反光鏡通訊法。
28。瞭望員用器。
29。油彈,備阻礙潛艇視線。
30。煤庫內滅火法。
31。偵察敵人飛機法。
32。聽聲測遠器。
33。船舶用電話。
34。發炮瞭望臺之雲梯。
35。化學反應彈。
36。黑夜望遠鏡。
37。塗蔽敵人潛望鏡用之油。
38。防止水花遮蔽測遠器光路之法。
39。保護潛艇炮及他用炮類不鏽法。
這些工作實際都是愛迪生本人完成的,或是在自己的實驗室,或是在海軍基地,由官方派海軍人員協助。這些發明全都是防禦性的東西,而非攻擊性武器,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愛迪生還是厭惡戰爭的。
大戰結束後,愛迪生是唯一獲得海軍部“特殊勳章”的平民。
但是,由於愛迪生不瞭解海軍傳統,海軍部有人懷疑他是否能幫助美國海軍打贏這場戰爭。他在幾年以後說:“在戰爭期間,我作了大約40項發明;每一項發明都十分成功,可是他們一項也沒采用,都閒置了起來。海軍官員討厭平民插手他們的工作。這些人開辦的似乎是封閉公司。”
一種說法是比較客觀正確的,海軍部只是想借用愛迪生的威望使公眾相信政府。愛迪生後來也發現了這點,但他沒有時間來抱怨,對他來說,某項發明只是他的生活組成部分,而非最後目的。在他一生中,他對發明只是“發明”而已,至於發明以後的事,他往往扔到一邊不顧。
1918年11月,大戰結束,愛迪生卸去海軍顧問委員會的職務,重返研究所工作。
這時,愛迪生71歲,精神矍鑠。他自豪地說:“我的祖父、父親都活到90歲以上,我到90歲,還有20年,從事於新的發明,有的是時間。”
十 頑強追求
不懈奮鬥人們在臨終之際,若能把狂熱的精神留給子孫,那就留下了無價之寶。人生太短暫了,事情是這樣的多,能不兼程而進嗎?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愛迪生的晚年,仍然像青壯年時期一樣,緊張地進行著發明創造活動。其中一例是就“愛迪生考題”的“發明”。1928年,他從野草中提煉橡膠成功。當他80歲時,仍然不懈努力地工作著,他下定決心:“我能活多久,就工作多久。”
“愛迪生考題”的發明
在愛迪生晚年,他所具有的個人特徵是:說話仍夾雜著年青時代就有的親暱與淳樸的地方口音;他所說的警句含義深遠,恰到好處,同時也是普通人所能理解的。他對勤奮工作、節制慾望和樸實無華的稱頌,在美國各地引起了共鳴。戰後,他成為美國聲名鼎赫的人物。1918年1月24日,由愛迪生的幾位同事創造的“愛迪生先驅會”,就足以表達了全美對愛迪生深厚的景仰之情。
年邁後,愛迪生利用空閒,常常外出旅行,大半是夏季,作為期兩週的野外露營。這種旅行,常有亨利·福特和博物學權威約翰·布朗博士參加,有時連哈定(WarrenHarding )總統也會來湊興。1919年,3人一起又在野遊中呆了兩個星期。他們穿過斯莫基山脈,來到西弗吉尼亞,又南下北卡羅來納州的阿什維爾,然後到謝南多亞河谷,直至馬里蘭州。1919年的旅行已把原來的簡單裝備發展成3輛車的車隊,其中包括一輛“廚車”,內有大型汽油爐,特製食品櫃和電冰箱。他們把車開到了湖區和山區,在地上睡覺,在爐火上炊他們的食物,晚上,他們坐在爐火旁,講故事,談關於他們的生活。
1919年戰爭結束後,他們還計劃進行一次更大的旅行。同時,他們也希望在旅行中重新發揚第一次出行時的回到叢林去的精神。可事實上,這樣的可能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