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歡ㄒ�眨��侵饕�褪歉�菡飭獎臼檣系墓糯�燙跛枷耄�捶且楹頭貪�裉斕氖閉�摹V鈄影偌抑�錚�慘�眨�蛭��且不嶠倘撕�乙槁邸!�
當然官府裡的這類藏書李斯沒有說要燒。為什麼不燒呢?我估計因為統治集團的人還是要研究和借用這些書中的治國之術的,雖然是對它們抱著不以為然的態度。要燒只燒民間的——這不但可以減少民間借之以抨擊時政,在法理上也符合法家、儒家、道家在先秦一貫提出的“弱民”思想。
“我們把民間的思想書都燒光了,”李斯說,“讓民間的黔首們沒有書看,變成了榆木腦袋,也就啥都不懂,再不能造謗議論了。”——這些書籍,現在我們當文學書看,當時是政治書,飽含了種種與新時代皇權專制時代所不能相容的政治觀念、價值觀和文化思想。從某種意義上講,不控制這些書籍,確實是會影響皇權專制社會。
所以,焚書,並不是秦政府要和文化作對,實是政治和社會結構變遷的需要。
“他們想學點東西的話,就學政府法令,這樣就對我們新時代的政治思想,紮根吃透了!”
秦始皇對李斯這個主意大加讚賞,於是焚書運動就開始了。
李斯命令 :“如果誰在燒書命令頒佈三十天內不燒,相關責任人就臉上刺字,派做城旦。”
李斯的做法,好比鯀的治水,用堵和壓的方法,而不是疏導。當然他也疏導了,他讓人們看含有現時代新的政治思想(皇權專制取代分封)的書籍。
但是,光用疏導是不行的。你可以組織大家學習新時代的檔案精神,誰不同意,就給他不停地學。誰受不了了,表示完全接受新時代的檔案精神了,算是過關。這樣,開它兩年的學習班,思想就扭轉過來了。或者開科取試,誰接受我們新時代的政治觀念,還論述得特別好,我就錄取你進入富貴行列。這些都是好的疏導的辦法。
有這樣的疏導,幹嗎燒書啊!
但是,不行,燒書似乎還是必要的。這跟當時計程車人民眾脖子比較硬有關。這些人習慣了從前分封制下的獨立人格和獨立思想,恐怕一般的學習班是改造不了他的。鬧不好,他倒把學習班上的老師給辯倒了。所以李斯針對這種人,採取了法西斯的手段,除了燒書,李斯還說:“誰敢聚眾研討《詩經》、《尚書》這些古東西,就殺頭!(因為研討透了,就有可能借著書中觀點來非議時政)。而其他形式敢於直接以古非今、誹謗朝政的,就滅族!”
看得出來,焚書只是手段,禁止提意見、禁止非議新時代政治、統一大家思想才是根本目的。
於是,秦始皇第九年的時候,書就開始燒起來了,郡縣農貿市場空地上燃燒著竹板兒。統一思想的工作用這種方式開始了,這是兩千多年先秦歷史上幾乎從來沒有過的事情,居然有人要統一大家的思想。是啊,時代變了,可以有多元思想並存的分封時代已經翻為美好的從前,現在是皇權專制時代了——火焰吞吃著一去不復返的時光。
單燒掉是不可以的,還要建立。只不過秦王朝因為壽命太短,沒來得及建立。在下一個漢這個皇權專制時代,屬於皇權專制時代的思想被建立起來了——那就是董仲舒修改了先秦百家思想而建立起來的、作為皇權專制時代代表思想的“新儒家”。兩千多年的分封歷史這才真正被翻為一去不復返的從前。
向傳統的舊時代思想開戰的氣味兒是那麼的強,無疑也影響到了在沛縣當警察的劉邦。劉邦看到政府在燒傳統文化的書,在反從前分封制下的舊思想,劉邦也許不懂得其中奧妙,但他不免有一點幸災樂禍的快感,因為他本來就是個不愛讀書的人。不過,劉邦腦子裡其實也全是傳統文化思想,比如他特崇拜從前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一副仗義江湖的豪邁。這其實在皇權專制之下,也是需要被禁止的思想。在皇帝這個一元的統治者駕下,只有忠君這一條出路,養門客和養士,本身就是分封時代的特徵,也是應該在焚燒的行列。
不管怎麼樣,劉邦感到一種無名的高興,好像阿Q看見了革命時的那種心情,奶奶的,我也要去革那些老時代傢伙們的命。於是,每當他見到一個傳統舊時代思想觀念比較多的人——儒生,都要笑嘻嘻地把對方的儒冠搶下來,問道:“它漏不漏?”人家說不漏。於是他就把儒冠放在地上,往裡邊撒尿。
受燒書影響,劉邦也就沒學什麼文化——這裡我必須插說一句,由於秦王朝沒有來得及建立起新時代的全套的思想體系,所以它的民眾就沒什麼可學的,等漢朝建立了“新儒家”,人們就有東西